第1章 辦個“護身符”(1 / 3)

“老太婆,我的那套絲綢褂子放哪去了?”老劉頭對著正在廚房做飯的老伴喊了一嗓子。

大清早的,小區裏很安靜,老劉頭突然的一嗓子,聲音顯得格外地刺耳。

東部沿海地區,魯東市。

魯東市東部臨海,西部是大片山區,是個東低西高,有山有水有風景的地方。有海,盛產各種海鮮;有山,不缺各種水果。你浮想聯翩一下,地方是好吧?

饞人不?

以前,東部靠近海邊的地方,都是鹽堿灘,因為潮濕,又經常有霧氣,所以,除了零星的小漁村,很少有人在此居住。

最近這幾年,魯東市把市政府東遷,地產商趁勢在海邊蓋了很多樓房,為了推介,起了個響亮的名字叫——海景房,一下子成了香餑餑。

其中有個小區,最鄰近海邊,一出小區南門,穿過馬路,就是細膩的沙灘,沙灘前麵就是大海。

這個小區號稱是魯東市最高檔小區,名字也響亮,叫海韻麗都小區。

小區最前頭,是幾十棟獨棟類的別墅。

後麵的是一排排電梯洋房。

能在這裏居住的,不是商人就是官員,總之,都是不差錢的金主。

七月的天,驕陽似火,大清早的,也悶呼呼地,燥人。

海韻麗都五號樓二單元302房間。

早晨剛起床,老劉頭在臥室裏對著壁櫥翻來翻去搗鼓了半天,沒個頭緒,探出身來對著正在廚房做早飯的老伴喊了一嗓子。

半天沒有回音,老劉頭搖搖頭嘟囔道:“越老越不拿我當幹糧了。”

不一會,挽著袖子,伸著兩手的老伴來到臥室,不耐煩地說道:

“我在做飯呢,又是啥東西找不到了?”說著話來到壁櫥前:“每次找東西都找不著,我看離了我,你是一天也活不下去。”

“我想找咱兒媳婦去年給我買的那套綢子褂子,咋找不到了?”老劉頭嘟囔道。

“嗨,我以為找啥來,不用找了,我早給你找出來,放客廳沙發上了。”

老劉頭的老伴氣鼓鼓地翻身回了廚房,隨口道:“越老越麻煩人。”

“嘿嘿,這麼著看,老太婆這個秘書當得這還差不多。”老劉頭“嘿嘿”笑著來到客廳。

“趕緊洗臉來吃飯,去晚了還得排隊。”老劉頭的老伴招呼道。

昨天晚上,老劉頭和老伴商量好了,今天去市裏的公共便民服務中心辦理護照。

老劉頭的老伴弄不明白,老把出國護照說成“護身符”。

“找出新衣服,好好捯飭捯飭,出了國別讓洋鬼子笑話咱們。哎——,咱們出了國對於洋鬼子來說也是那個啥來?對了——是外賓啊。”

老劉頭昨天晚上臨睡覺前對老伴說。

“就你那個皺皺巴巴的老臉,胡子拉碴,咋拾掇也是個莊戶老土,還外賓呢,別豬鼻子上插根大蔥——裝大象。”

老伴嗆了老劉頭一個白眼。

“和你這個沒文化的老太婆沒法拉呱。”老劉頭憤憤然。

老劉頭,今年五十六歲,屬牛。身高嘛年輕時是一米六十五,現在上了年紀,後背有點駝了,估計也就一米六十三四的樣子,高高的鼻梁上長著一雙小老鼠眼睛,配著一張猴子臉型,憨厚的樣子裏透著那麼一絲小狡猾。

老劉頭是個莊戶人家出身。

早先的魯東市,最西端有個塔山鎮,以前叫塔山人民公社。各位,您聽聽就知道了,塔山塔山,塔山林立啊,塔山最西端,大山穀裏,有個村叫劉家屯子。

老劉頭就出生在這個劉家屯子,大名叫劉二狗。

二狗這個名字是奶奶給他起的。山裏人嘛,命賤,父母生下孩子,起的名字不是狗就是貓,反正鄉下的人們覺得起個畜生名好養活。老劉頭小時候叫二狗子,長大了要上學了,就叫劉二狗。

劉二狗在十幾歲那年,一時心血來潮才進得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