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癌症病人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體會(2 / 2)

2 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

2.1 留置管周圍皮膚的護理

消毒穿刺處皮膚選用安爾碘棉球,再按壓穿刺處及縫線針孔處片刻,用安爾碘棉球以加強消毒效果。貼無菌敷貼要待2mha-4min皮膚幹燥後操作。穿刺點敷料定時更換定期消毒。根據季節一般冬季每周2次夏季隔日更換,予以調整。

2.2 導管的護理

2.2.1 導管的固定

將導管根部用膠布呈交叉式固定在敷貼上並且固定牢固,患者翻身時防止將導管脫出。再將連肝素帽處固定且導管末端連接處也要固定,防止導管打折扭曲。

2.2.2 衝洗及封管

每次輸液前用0.9%氯化鈉注射液,10毫升輸液完畢衝洗導管,推注後正壓封管用封管液(0.9%氯化鈉100毫升+肝素1毫升)10毫升,最後,包裹固定用無菌紗布。

2.2.3 換管

導管被壓血液回流阻塞時在嚴格消毒導管周圍皮膚後通過原穿刺點,使用時間長或受藥物刺激而致導管變細可以多次換管。

2.3 置管處發生感染時的護理

據研究細菌主要來自導管接口和皮膚等。同時如患者有惡性腫瘤或營養不良、免疫力降低等也易引起感染。置管處的感染重在預防,常規加藥和輸液或者換敷料時,嚴格無菌操作,封管液不超過24h小時肝素帽每天消毒,積極改善全身營養狀況,並預防及治療身體其他部位的炎症。一旦發生感染,炎症較輕時,可增加消毒次數,嚴重時,應拔管並剪取管端做細菌培養。全身抗感染治療時更換部位局部換藥,重新置管。

2.4 導管不全、完全堵塞時的護理

2.4.1 尋找堵管的原因

導管是否扭曲受壓;封管液濃度太低;導管夾未打開或上次封管後發生堵管,原因是導管夾未關引起血液回流形成血栓;液體不滴時,注意除發生堵管外,還應有無液體壓力不足或未插排氣管等情況。

2.4.2 處理

找出病因並對因處理。當血栓形成,會造成堵管,這時立即用尿激酶泡管。方法如下:抽取10毫升分4次推入,含10萬U尿激酶衝管。先推入2-3毫升再關閉導管夾,用0.9%氯化鈉快速衝管要等待15min-30min[因為尿激酶半衰期(T12)為10mha-20min]後,注意堵塞解除情況。如已解除找出堵管原因,則對因處理,如不能解除則需換管,重新置管並更換部位。

2.5 護理觀察

注意保持置管期間穿刺部位清潔幹燥,要及時更換3米透明貼膜不粘或汙染情況,觀察穿刺部位有無滲液滲血或腫脹,以及局部炎症反應,穿刺側手臂主要修養,不要過度活動或提重物。在早期中藥黃柏黃芪磨成粉後用黃酒調勻,用外敷可有效預防靜脈炎的發生。當出現局部紅腫熱痛時,可用百多幫軟膏和如意金黃散或者硫酸鎂局部濕敷等活血化瘀的軟膏,進行外塗或拔管處理。必須在每次輸液時嚴格無菌操作,在輸液完畢後,要妥善固定包紮。

3 討論

近年來,PICC靜脈輸液化療是各醫院推廣使用的一項技術性很強的護理操作技術,它要求護士必須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和過硬的操作技術。

(1)由於晚期癌症患者多有營養不良甚至惡病質且體質較差。另外,由於長期輸液,造成周圍靜脈條件差並給靜脈穿刺帶來一定的困難。中心靜脈置管可反複使用可以減少多次穿刺給患者帶來的痛苦,護士的工作效率也能大大提高;另外,中心靜脈置管對靜脈炎可以減少發生率。因此,中心靜脈置管已成為癌症患者治療,以及營養給藥的常用途徑。

(2)作為一項重要的護理技術,中心靜脈長期置管的護理需要護士在臨床實踐中,積極的探索與總結。護士在護理工作中,應熟悉掌握置管的並發症嚴格執行無菌操作。認真護理加強觀察,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及時處理,這樣中心靜脈置管的護理才能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