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異甘草酸鎂治療重症手足121病合並肝損傷的療效觀察(2 / 2)

(3)無效:臨床症狀無改善,肝功能3項指標均未達到以上標準者。顯效和有效例數記為總有效例數。

1.4 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16.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分別采用t檢驗和X2檢驗,P

2 結果

(1)兩組療效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91%,明顯優於對照組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2)經過治療後兩組患兒ALT、AST水平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治療組治療後ALT、AST均低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手足口病屬於小RNA腸道病毒屬病毒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5歲以下兒童為多見,多發於夏秋季節。本病起病急,傳染性強,傳播迅速。近年來,手足口病在我國報告病例、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均增多,其中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病死率高,危害嚴重,發現病例後要及時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有效控製病情的蔓延。傳染源主要是患兒和隱性感染兒童,傳播途徑以消化道傳播為主,其次是密切接觸和飛沫傳播。90%以上的患兒臨床表現較輕,密切觀察病情,出現狀況後及時就診,注意個人衛生即可;有低熱、全身不適、乏力等症狀的患兒給予利巴韋林抗病毒和對症處理一般均會痊愈。隻有極少數患兒病毒侵入神經係統,出現腦膜腦炎、腦幹腦炎、腦脊髓膜炎、甚至肺出血。因此對重症手足口病例必須給予靜輸大劑量丙種球蛋白中和、清除病毒,應用甲基強的鬆等糖皮質激素抗炎並消除肺水腫,應用病毒唑等進行抗病毒,應用咪達唑侖鎮靜劑等進行鎮靜,還要進行防止腦水腫和降溫等對症治療。

重症手足口病患兒容易發生肝功能異常,其原因主要是治療過程中藥物導致的損傷、感染因素以及免疫因素和循環障礙都會引起肝損傷。腸道病毒進入肝髒,可直接裂解肝細胞,造成肝細胞的損傷。因此在治療過程中要盡早行肝功能檢測,以發現病情的變化,及時應用保肝護肝藥物。異甘草酸鎂是一種肝細胞保護劑,具有保護肝細胞膜、改善肝功能及較強的抗炎作用,還能阻止動物血清轉氨酶升高,減輕肝細胞變性、壞死及炎症細胞浸潤;能減輕肝組織炎症活動度及纖維化程度;對免疫性肝損害也有一定保護作用。本研究結果表明應用異甘草酸鎂治療伴有肝功能異常的重症手足口,治療後ALT、AST都得到明顯改善,臨床療效顯著。與對照組比較具有顯著性差異,值得臨床研究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