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QQ了嗎?
校園視窗:QQ一族的幸福生活實錄
為了檢測自學苦練月餘的五筆打字水平,俺請同學幫忙申請了QQ,沒想到立刻在QQ裏沉迷了一陣子,而且從中遇到了好多趣事、尷尬事。
一開始就是邊和同學聊邊在室內猜謎語,可機子裏總是咳嗽聲不斷,實在忍無可忍了,用大喇叭向隔壁同學喊道:“為什麼你們的機子出來的是音樂,而俺這兒光咳嗽,難道是機子或者哪位網友感冒了不成!”同學幹脆棄機而至在俺肩上好一頓捶。
尷尬的事也有啊,一個網友的名字裏帶了花名,俺就順手發了束同樣名字的花過去,誰知那花開完之後還有“Iloveyou!”幾個字,這都是其他網友發過來俺收下的,哪記住上麵還有字啊,本來就是個誤會嗎,對方還當真了,一個勁的死纏喲,好慘,從此把表情裏的花一律刪除,狠下決心從今往後一定要杜絕送花行為。
沒想到的是不送花,產生的局麵更尷尬,一位網友的攝影作品獲獎了,這時該送花了吧,可俺家自留地裏的花早被拔光了啊,於是慌慌忙忙的在QQ表情裏翻啊找,終於尋著了一堆人民幣硬著頭皮發了過去,若是個平時鬧慣了的網友也就罷了,偏偏這位還是俺特尊重但不太熟的阿姐,但願那位阿姐不要誤會,沒有生氣。
這是一位使用QQ聊天的大學生的真實體驗。
一隻可愛的“小企鵝”
互聯網的出現和普及給人們的生存方式帶來了一場巨大變革,有人把其中熱愛者戲稱為從“沙發土豆”到“鼠標土豆”式的變化(即指那些拿著遙控器倦在沙發上.跟著電視節目轉的人,CouchPotato,由此發展出MousePotato)。今天,人們的生活已經不可避免地打上了網絡的烙印。美國ABCNEWS網站曾經發表過一個調查結果,這個調查是請人們用一個詞來描述現在的年輕一代,得到的結果是,“微軟的囚徒”一代(Generations0fMicrosoft)、“你有郵件”的一代(YouHaveGotMallGeneration)、電腦一代(DigitalGeneration)、網絡一代(CyberGeneration)、數字一代(DigitalGeneration)、超鏈接者(Super—Linkers)等等詞。盡管這些詞的表達角度各不相同,但多與網絡有一定的關係。這說明在這一代人生活中,網絡占據著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這一代人已經和網絡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們不可避免地和網絡發生著千絲萬縷的聯係。據報道,到2002年初,我國網民6400萬.其中18—3O歲網民占9O左右,8O的學生經常上網,大約6O的學生每天上網時間為1小時左右。其中不少是大中學生,他們對新事物敏感,表現出了極高的認同度和參與熱情而率先成為迷戀網絡的新生代,網絡已成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不可缺少的“生活伴侶”。
“現在流行什麼?”隨著互聯網蔚為風氣,超人氣線上聯絡工具莫過於QQ。QQ是由深圳市騰訊計算機係統有限公司開發、基於Internet的即時通信軟件。深圳騰訊公司向記者提供了這樣一組數據:截至2005年12月,騰訊QQ的注冊賬戶數為4.926億;其中活躍賬戶數為2億,同時在線賬戶數達到1800萬。目前,騰訊QQ已經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即時通信服務提供商。
當數年前騰訊創造的這隻可愛的“小企鵝”躍入網絡空間時,大多數人也許僅僅把它當成虛擬空間的又一個好玩的東西,可能誰也不會想到,短短時間內,它就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隨著QQ的日益普及,它已成為一種新興的溝通方式和文化現象,正在潛移默化改變著人們的思想和生活,它和我們的關係也越來越密不可分。目前的X與Y世代在碰上欣賞的對象,隻顧著要電話號碼已經不夠了,除了彼此的手機號、電子信箱甚至烘培機(個人主頁),朋友還會熱情地加上一句:“你的QQ號碼給我好嗎?”要個QQ號碼才稱得上掌握全方位溝通頻道,而被問傻的人甚至有被譏為“火星人”的危險。
愛生活,愛QQ
這是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一幕:正在辦公室忙得不亦樂乎的小敏忽然聽到電腦傳來一聲熟悉的“喔!喔!”隨即看到顯示器右下角的小綠花變成了閃動的人頭,移動鼠標點擊人頭,隻見訊息內容:“小敏你好!正在忙嗎?”原來是小敏的好朋友用QQ來查勤了。
這個情景對很多QQ用戶實在再熟悉不過。QQ的方便、即時,的確是受到年輕人喜愛的主因。小靜就是QQ的忠實擁躉,她的男朋友目前正在美國留學,兩人負擔不起昂貴的長途電話費,便時時以QQ一解相思之苦。小靜說自從她的男友出國後,她一天至少要花2-3個小時聊QQ,QQ減短了他們之間的距離:“我們兩地相隔已超過一年,沒有QQ的話,早就撐不下去了。”小靜笑著說。
QQ除了用於朋友間的溝通聯絡外,也成為不少辦公室年輕上班族的必備工具,尤其當辦公地點不設在同一區或須與國內外分公司聯絡時,QQ也變身為省時省錢省事的公務聯絡用具。
某集團南京分公司的胡小姐巧用QQ辦公,為公司省下了大筆辦公經費。在實踐中,胡小姐發現公司在指導幾十個基層服務站點工作時,采用的是電話聯係方式,不但工作效率不高,而且還要付出高額電話費。胡小姐想到了自己常用的聊天工具——QQ,為什麼不用QQ與基層服務站點的同事保持聯絡?於是,她把想法跟公司領導一說,立即得到領導的讚同。由於QQ具有對話、留言和發送文件等功能,公司有什麼工作任務布置,要發個什麼通知,胡小姐隻要點擊鼠標,通過QQ就可以把信息發送給基層服務站點的同事們,基層的同事也是一樣,如有什麼請示、彙報,通過QQ就可以搞掂。胡小姐的這一“高招”還為公司節省了大筆辦公經費。
小蘇的數碼衝印店接受網上衝印服務,很多不願跑腿的年輕一族通過QQ,將需要打印成照片的數碼圖像,傳送到該店提供的一個經營用戶上。小蘇衝洗好後,用快遞送回去,讓主人先睹為快,好多在這裏衝照片的人至今也沒有見過小蘇本人,可是所有的漂亮照片都如期得到了;廈門大學漳州校區老師開通了教師QQ辦公群,老師之間、師生之間有什麼信息及時通過QQ傳送,甚至對某些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也在QQ上進行。
在交友和工作之外,QQ對社會還體現了出了巨大的人文關懷作用。從早期的通過QQ向社會求助,求取治療某種特殊疾病的方法。到後來通過成立特殊的QQ群,發起慈善募捐活動,救助孤殘老人和兒童,再到後來各種QQ網友組織的公益行動,無不體現出QQ在現實社會空間所具有的強大的人文精神。作為人們之間交流的一種重要工具,在QQ群中倡導“和諧、健康、公益、愛心”主題,積極組織群友開展公益活動,非常有意義,
QQ同時還衍生出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作用,警察可以用QQ作為誘餌,從網上找到犯罪嫌疑人的蛛絲馬跡;老師可以通過QQ和自己的學生聊天,從而消除師生之間的隔膜;網絡高手可以接受家長的要求,用QQ勸回離家出走多天的孩子;甚至盲人圖書館也可以利用QQ語音聊天,幫助盲人讀書……
做個理性的QQ族
然而,網絡是一把“雙刃劍”,它帶給人們方便、快捷高效的同時,在那看似神奇的世界中也有令人憂慮的一麵。回過頭看,在2O世紀9O年代中期,如果聽說誰“迷戀”於互聯網,準會使人感到不可理喻,但現在這方麵越來越多的例子已不足為怪。在我們走訪的近200名大學生中,99的同學承認自己認同互聯網,8O的同學喜愛互聯網,21的同學熱衷於互聯網,有13位同學則坦陳自己被互聯網占據了大量時間並很難離開。據調查了解,在高校學生中主要存在網絡交際成癮。一般情況是,不少人熱衷於上網聊天,通過網絡和素昧謀麵的“網友”海闊天高地神聊,其成癮者都有自己的QQ、每天定時在網上守侯、有十幾個以上的網友,如果不能上網則有強烈的失落感等。
我們不妨想想自己是否有如下的經曆:
每次打開電腦,啟動QQ已經變成了一種習慣;
每隔半個小時甚至更短的時間,要將鼠標移至QQ,看是否有朋友上線;
無論做什麼,都要開著QQ,最多就是隱身而已;
QQ掉線了,怒不可揭,立即重新登錄,再掉線,反複幾次,人就會有瘋的感覺,至少心情不悅;
費盡心思的想找一個可以顯示對方IP地址和在線狀態的QQ版本,試圖窺探到對方的位置和是否隱身等信息;
遇上好看好玩的圖片,馬上想到要添加至QQ自定義圖像;
如此種種。如果你從上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那麼,恭喜你,你被QQ俘虜了。QQ現在幾乎已經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了,當好久沒有聯係的熟人見麵,總會問,你的QQ號碼是多少?或者,你怎麼好久不上線了?也許我們記不住別人的真名,卻能記住他的網名。當我們在博客或者論壇上留言時,聯係方式通常都是:有事您Q我!當我們的QQ不幸被盜了,往往都是義憤填膺,心痛不已,畢竟時間長了,有感情了!我們還離得開QQ嗎?看來不太可能了。
可是,這樣的依賴畢竟是不正常的。我們會因為頻繁的查看QQ或者其他相關服務,而患上信息狂躁症;我們會因為頻繁的使用QQ進行通訊,而患上QQ依賴症,見麵的時候沉默是金,而在QQ上卻是聊得熱火朝天;我們的語言變得越來越不規範,Q言Q語,充斥生活,充斥課堂,充斥文章;我們會因為愛上QQ,而變得空虛和無聊,守望著信息的到來,而對於其他一切失去了興趣,更不用提學習和工作了。
不管有多少人因為著迷網絡而影響了自己,甚至害了自己,但這一切都不是網絡的功勞或過錯,說到底網絡不過是一個媒介,一個工具性的存在。用好了可以造福人類,用不好也可以貽害無窮。網絡是“利人”,還是“傷人”,關鍵在於“節製”。不能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或消極情緒的工具。網絡本身就僅僅是網絡,上網也最多使你得到暫時的放鬆,再多的問題、再大的困難絕不會因為你的逃避就可以得到解決的。網上說得再好的話、表現得再親密的關係、再讓人激奮的情景,那也是見字不見人的虛幻的遊戲。因此,應該確立正確的網絡理念,科學理智地上網。一是上網之前要有明確的任務和目標,二是要控製上網操作時間,三是上網的過程中應保持平靜的心態,不宜過度投入。
總之,不管怎樣,網絡化生活是人類生活不可抗拒的趨勢,接觸網絡、學習網絡、利用網絡是我們應盡之責。隻要有正確的認識和善於處理,網絡成癮也並不可怕,也是完全可以克服的。我們所要做的,就是給予QQ等工具以正確的定位,不斷地調整我們和網絡的關係,建立起一種“和諧、健康,幸福”的網際關係。
走好邁向社會的第一步
校園視窗:萬事開頭難
1993年,小俊大學畢業後,在一家公司的策劃部工作。部長對幾個新進的大學生說:“公司要做個全國促銷方案的策劃,時間是一周,董事長要親自過目。大家都是年輕人,好好抓住這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