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男主外,女主內”、“女人以家庭為重”等傳統觀念和社會期望弱化了女大學生的個人成就動機。女大學生在學業、事業和婚戀、家庭的選擇中,往往傾向於選擇後者,將自我定位於賢妻良母,試圖在相夫教子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這一方麵是由於傳統社會賦予女性的意義是婚姻,即使女人學曆低、知識淺,但能嫁個疼自己的好老公,也可以享受灰姑娘穿上水晶鞋的待遇,所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正是此意;另一方麵則是社會輿論中對一些女強人職場得意、情場失意的報道和炒作,使部分女大學生對追求學業和事業的成功是否會對愛情和婚姻帶來消極影響而產生疑惑和擔憂。
第二,大學生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勞動力市場供求關係的矛盾尖銳,女大學生就業困難。據教育部統計,2007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到495萬,比2006年增加82萬。而就業市場中存在性別歧視,許多單位因女生在工作後會麵臨懷孕、生育等問題明確表示不招女生。網上有女生發帖子這樣說:“投了好幾份簡曆,最後都杳無音訊,沒辦法,他們對女生太挑剔了。嫁人可以為我以後的生活提供可靠的保證,暫時也逃避了就業壓力,算是一條捷徑吧。”
第三,高學曆女性失婚問題日漸嚴重,“普通本科女生怕嫁不好,女博士怕嫁不出”、“女研究生是李莫愁,女博士是滅絕師太”、“女博士是第三類人”等種種戲言,衝擊著女大學生的頭腦。《新周刊》報導稱,曾有兩名“國產”碩士、一名澳洲MBA在上海某報刊登了征婚啟事,結果三名女子收到的應征信加起來還不到十封。而在南京一所高校,十名同係女研究生中有九名放棄了繼續讀博的機會,原因是“怕找不到老公”。女大學生在學業和婚戀之間麵臨兩難選擇,有誰甘願投奔峨嵋派,拜滅絕師太為師呢?!
第四,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少女大學生受到拜金主義、功利主義等不良社會思潮的影響,重視物質享受,擇偶的要求是票子、車子、房子一個都不能少,企圖通過嫁人來找到輕鬆生活的捷徑,找到一棵可以讓自己衣食無憂的大樹。一些女大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較差,試圖通過婚姻來改變生活境況,“嫁得好”就成了首要的選擇。
正是由於女大學生依賴、依附心理作怪,缺乏自立自強意識,擔心在學業和事業上無法與男生競爭,幹脆不戰而敗,繳械投降,轉戰婚場,寄希望於做成功男人背後的女人。
看清“嫁”的陷阱
針對一些女大學生頻頻相親、征戰婚介所的現象,北青網開展過一次網絡調查,共有2306人參加投票,1123人讚同“女大學生學好不如嫁好”的觀點,占到48.7%,1183人反對“女大學生學好不如嫁好”的觀點,占到總人數的51.3%,兩方人數相持不下。
杭州某大學大四學生菲菲(化名)眼見工作很難找,受同學影響,在杭州一家婚介所登記了個人信息。她說:“我們讀書不就是為了找份好工作,找份好工作不就是為了過上好日子,倒不如現在就找個好老公,先成家,再立業。”浙江大學心理學係崔俊斌認為,當今社會應當尊重女大學生的個人選擇,他說:“在我看來,做一個全職太太,把家料理好,同樣可以提高一個人自身的內在素養,讓生活變得更美好。”他認為,麵對激烈的就業形勢,這不失為一條緩兵之計,女大學生先找好丈夫並不意味著她們永遠都不工作了。
當今社會,女性一方麵追求男女平等,爭取女權,描繪半邊天;另一方麵又不得不喟歎要想登上事業成功的頂峰,就像唐僧去西天取經,要經受諸多考驗和磨難,付出比男人多N倍的努力和心血。有統計數據顯示,法國女性白領薪水要比男性低兩成,在美國則是低一成五,發達國家尚且如此,更何況發展中國家的中國。部分女大學生缺乏對自身優勢、自我價值的正確認識,缺乏積極參與社會競爭的勇氣,像迷途的羔羊,遺失在試圖通過婚嫁擺脫困境的設想中。
據報載,南京一名女大學生陳紅(化名)在一家製藥廠實習時結識某製藥廠銷售部負責人劉某。劉某從此經常請陳紅吃飯,出手闊綽。時年47歲的劉某早有妻室,還有三個女兒,卻騙陳紅說夫妻感情不和,已經離婚十多年了。之後,劉某多次購買貴重首飾送給陳紅,並帶陳紅一起旅遊。劉某的信誓旦旦很快俘獲了陳紅的心。陳紅心想自己奮鬥了這麼多年還沒能有個自己的窩,嫁給劉某應該是條捷徑。抱著“學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心態,陳紅很快與劉某同居,並懷上劉某的孩子。2007年2月,陳紅產下一名男嬰,但產後第二十天的下午,劉某把孩子抱走,並送回徐州老家。陳紅再三追問才知,劉某根本沒有離婚,找她隻是想讓她給自己生個兒子。原想麻雀變鳳凰的陳紅,卻成為了別人的生育的工具。陳紅心有不甘,向律師尋求援助。
陳紅的遭遇令人深感痛心,劉某的罪惡行徑也讓人憤恨不已,但我們也不得不承認,造成今天的局麵,陳紅自身有相當大的責任。她希望嫁得好,卻缺乏明辨“好”的能力和慧眼;她認為“學得好”不足以讓自己擁有美妙人生,卻在“嫁得好”的指引下掉進了少女獵手設下的圈套。
做完美女人,一個都不能少!
新時代的女大學生,應該活躍在校園的各個舞台,既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也有獨特的女性魅力;既能在自己所學專業的某一領域獨當一麵、引吭高歌,又能贏得男性的尊重和讚賞,擁有甜蜜幸福的愛情。與其在“‘學得好’和‘嫁得好’孰重孰輕”的爭論中浪費青春好時光,不如追求兩者的組合和疊加,讓學業和婚戀的兩駕馬車並駕齊驅。做完美女人,一個都不能少!
作為女大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個人成就觀和婚戀觀。大學學習,學習的不僅僅是文化知識,更重要的是一種做人處事的方式,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明辨是非的能力。“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淑女”的舉止端莊、氣質優雅、善解人意、通古知今,都是通過學習和培養得來的。要將自己定位為社會人,追求個體的獨立和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把自己從“家庭人”等傳統觀念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勇於參與社會競爭和社會建設。不可將婚姻視為人生的跳板,避免在戀愛、擇偶的過程中出現急功近利的心理。經濟條件固然重要,但幸福指數並不是與金錢的多少成正比,雙方性格和諧、相互理解與信任,才是幸福生活的保證。不斷膨脹的物質欲望,勢必會將感受幸福的心吃掉,剩下的隻是一碰即碎的外殼。
要提高自身擇偶、戀愛的能力。“學得好”不僅意味著具備某項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立足社會、自立自強的資本,更意味著擁有關愛他人、創造幸福生活的能力;“學得好”也是“嫁得好”的基礎,“學得好”才會挑選好男人,才懂得經營婚姻,讓愛情保持新鮮,讓他陪你看細水長流。“學得好”給予我們一雙隱形的翅膀,讓我們做自己人生的主人,自信自立,主宰自己飛翔的方向和姿態,飛往落英繽紛的人間桃源,飛往成就自我、貢獻社會的思想高地!
就學校來講,應加強德育工作,強化女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培養女大學生自信、自立、自強的品格,為女大學生鍛煉能力、接觸社會、展現自我提供更廣闊的平台,營造男女平等、共創時代的校園文化氛圍;要開展情感教育工作,以心理谘詢室、講座、公共選修課等形式,講授戀愛、婚姻等女大學生普遍關注的問題,幫助女大學生解除心結、走出困惑,正確看待學業和婚戀的關係,讓“學得好”為“嫁得好”打下基礎,讓“嫁得好”為“學得好”錦上添花;要加強女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和人生規劃,逐步構建完善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係,製定專門針對女大學生特點和優勢的就業方案,加強就業觀念、就業心態的培訓,鼓勵自主創業,為女大學生在“學得好”之後的“幹得好”建橋鋪路。
“學得好不如嫁得好”嗎?想必現在的你,心中已有自己的答案。尋找學習和戀愛的平衡點,既要大膽追求自己的愛情、把握“嫁得好”的機會,又能讓雙方在相互鼓勵中擁有優秀的學業。我們相信,你身邊的他一定會為你的“學得好”而感到無比驕傲和光榮!幸福也定能像花兒一樣,盛開在你的身邊!
網戀——像霧像雲又像風?
校園視窗:寂寞沙洲冷
淩晨一點,如水的月光淡淡地灑滿窗台,滴滴答答的鍵盤聲顯得有些突兀與張揚。寢室裏的同學早已入睡,隻有她獨自對著電腦,向536公裏外的他訴說著濃濃的思念。
她在武漢讀大四,他在鄭州工作。兩年前,她在不經意間通過了他的身份驗證,將他加為QQ好友,E見鍾情,相識恨晚。照片、短信、電話接踵而來,她把所有的心事與他分享,她認定他就是心中的Mr.Right,是她心靈的港灣。她覺得世界上隻有他能了解她的想法,原本就獨來獨往、不愛講話的她,變得更加安靜和沉默,把自己鎖在半島鐵盒中,隻等待著他的愛情呼叫。
可是,當她提出見麵,描繪著他們的明天,他卻無言以對。他說他無法給她真正的幸福,金錢、地位……他什麼都沒有。他說她可以找到比他更好的戀人,他會在遠方默默地關心她、祝福她。那一刻,她的心被針猛紮了一下,從半空墜落穀底。她關掉QQ,衝到操場,拚命地跑了一圈又一圈。
連續很多天,她關機,不接短信,也不接電話,想借此懲罰他、刺激他。而他,也似乎不聞不問,沒有給她QQ留言。終於,經受不住思念煎熬的她,放不開對他的依賴,上網找他,和好如初……
如此的冷戰、傷心、和好……經曆了一個又一個輪回。她心力憔悴,卻還不願放棄,不願承認這無果之花。他想分手快樂,她卻E網情深。她在孤單的半島鐵盒中上演獨角戲,在虛幻的快樂和真實的痛苦中徘徊一圈又一圈……
大學畢業後,她去廣州工作。千裏之外的虛擬愛戀,還能留住曾經的美好嗎?她說一定要去見他一麵,不管是一年後還是兩年後。怕隻怕寂寞沙洲,等到花兒也謝,最終仍然隻能把悲傷留給自己……
網戀,與E時代同行
在E時代,網絡不僅是現代人工作與生活的重要交流工具,也當仁不讓的成為大學生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種交際手段,它以其快捷、便利、不受時空限製的特點,頃刻間贏得了一大批校園粉絲。隨著MSN、QQ網絡聊天的空前盛行,大學生的網戀現象也開始層出不窮,“別問我是誰,請與我網戀”、“將網戀進行到底”等各種聲音撥動了許多涉世未深的大學生心弦。許多大學生雖然不斷目睹身邊的同學朋友在網戀中受到各種各樣程度不同的傷害,但仍然視受傷的後果於不顧,一個接一個勇往直前地跳向網戀的深海。原因何在呢?
首先,在E時代,上網已經是一種時尚和潮流的標誌,看到周圍的同學朋友都紛紛上網聊天交友,那有滋有味的模樣,確實令人心動;再加上網絡屬於高科技產物,網戀在大學生眼裏似乎代表著新生活的一種方向,一向自詡走在時尚前列的大學生們自然不甘落後於人,於是紛紛效仿,步入網戀的神秘世界。
第二,大學生告別了父母和中學時代的老師同學,離開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和親密的朋友,初入陌生的大學校園,更加迫切的希望得到心靈的慰藉,渴望找到新的朋友,建立新的友誼。而網絡的出現,毫無疑問為大學生們獲取友誼提供了一條更便捷的途徑,網戀就在這樣一個供需相配的時代環境下自然盛行起來。
第三,由於大學生活相對寬鬆,進入大學校園以後,家長和老師不再像從前那樣事必親躬,相對獨立的大學生活使大學生們有了更多的獨立空間和業餘時間,於是一些在現實生活中內向、不善交往的同學在這樣的環境下就更容易產生空虛的心理,他們往往希望通過其他途徑來獲得情感的補充。而網絡聊天的便利使他們更容易在這虛擬世界的交往中建立起一份特殊的情感。
第四,由於性機能的成熟,大學生的性感欲望也逐步增強,關心異性,渴望同異性交往的願望日趨強烈,而現實生活中種種條件的限製,使不少大學生在與異性的交往或追求中一旦受到傷害或挫折,就把自己對異性的追求與渴望轉向網絡,把網戀作為自己受傷心靈的精神寄托。
最後,由於網絡交往不同於傳統的現實交往,它隱藏了彼此真實的身份,距離產生朦朧,而朦朧為想象提供了足夠的空間,想象則產生了更豐富的“美感”,這樣就使交流雙方更容易走進彼此心靈的挪威森林。
由此,大學生們紛紛通過網絡去尋求一個表現自我、排除空虛、緩解壓力、慰藉心靈的空間,而沉浸於網絡世界的大學生們,也就這樣自然而然的通過網線,與時空另一端的心有靈犀者,開始了一場浪漫神秘卻又飄忽不定的愛情。
揭開網戀的神秘麵紗
大學生對愛情抱有美好的幻想,本是無可厚非的,所謂少女傾城,少年傾心為愛情而癡迷!然而,追求愛情應該立足於現實生活,我們平日裏所看到的那些網戀,不過是一串串越吹越大的泡泡,在陽光下流光溢彩,讓人頭暈目眩,卻終有破滅的時候。每一個經曆過網戀的人都知道,網戀就好像是一場遊戲一場夢,虛幻縹緲,卻終會在夢醒時分讓你失落良久,悔不當初……在我們的身邊,一出出網戀的悲喜劇不斷上演,一個個因網戀而受傷的心靈在我們的身邊往返徘徊,這樣一些大學校園普遍存在的網戀現象確實讓人擔憂讓人愁!
據報載,廣東一位在校大四女大學生愛心(化名),與青島某大學男生網戀三年,2005年趁著中秋月圓團圓日,搭機到山東與網友相見。這次短暫相見的快樂令愛心一輩子也難以忘懷,就在她即將回學校的前夜,她把自己交付給了男友。然而就是這樣唯一的一次,卻使愛心一不小心懷上了孩子。因為自尊,她沒有直接告訴男友懷孕的事,而是選擇了用寫信的方式告知男友。但是男友卻回信說自己還沒畢業,無力撫養孩子,要求愛心將孩子打掉。接下來男友很快就從她的生活裏徹底消失了。隨著預產期的來臨,愛心既要承受懷孕所帶來的身體不適,又要麵對來自於周圍的各種壓力,她終於承受不住了,在迷茫無助之際,愛心終於決定向《法製周報》求援。此事便很快在網絡上流傳開來!
雖說一些同情愛心的人看到這則新聞後都會痛罵該男生是個負心漢,不配做人,可是罵完之後呢,也不過是泄了一時的口舌之痛快罷了。如今孩子出生,愛心自己以後依然要獨自承擔起照顧雙胞胎孩子的生活,而且,還要獨自麵對今後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各種輿論壓力和生活經濟壓力。
距離產生美,想象產生美,網戀在剛開始確實美妙,對於初涉愛河的大學生來說,它就猶如山穀的百合花,散發著誘人的芬芳,而你若想要真正擁有她,卻又要冒著深入山穀、隻身涉險的未知後果,讓你身邊的老師、家人、朋友都為你緊張的捏著一把汗……
其實,網絡隻是一個虛擬的世界,網戀是發生在虛擬空間中的感情,而愛情卻要建立在諸多現實條件基礎之上。網戀就像一塊得之燙手,棄之可惜的雞肋骨,既讓人渴望經曆又讓人害怕品嚐經曆後的苦果,這樣的愛情猶如海市蜃樓,模糊縹緲、虛幻易逝,用句流行的歌詞來說,真的是像霧像雲又像風!雖說真正通過網絡建立愛情關係的我們也偶有聽說,但最終有愛情結局的故事,幾乎是這個數字的幾千分之一。這樣一個比例說明了什麼呢?我想我們聰明的大學生們內心肯定都能明白,網戀隻能是一出永遠沒有預知結局的人生泡沫劇。最可怕的是一些詐騙、劫色等等傷害女大學生的事件,也因為了網絡的便利而得以頻繁發生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