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那些三國軍的大肚漢,他們每天能在訓練的時候吃廚房做的大鍋飯,還是和以前一樣的管飽,於是也不用占用家裏的份額,反而能為家裏節省不少的糧食。
廚房以後的任務,也大多數是為了三國軍服務,畢竟他們是在一起訓練和作戰,也應該一起吃飯來增加默契度。
除開三國軍以外,農夫、漁民、建築方麵的人們,都是自己在家裏吃的,不過他們根據自己勞作的不同,每天都會發放一些食券作為勞作的獎勵。
食券大多是以食材為標準的,畢竟食堂的廚子廚娘們精力有限,沒辦法做那麼多的食物。
拿著食券,領取食物原材料後,人們再回到家裏自己製作菜肴,相對來說,也是更讓他們有了家的感覺。
說起那些食券的獲取方式,依舊是延續以前的方式,通過各種立功的表現來獲得,無論什麼樣子的事情,隻要你對三國村有貢獻,那就可以獎勵食券,甚至是建立金銀小判都沒有問題。
在獎賞這個額度上,我們從來都放得很開,不怕你立功太大,就怕我這裏的好東西發不出去。
想要靠什麼阿諛奉承、或者是陰謀詭計來獲得獎賞,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以後我們三國村會成立一個類似於大宋國“村老會”的組織,專門由一群品德優秀的人來負責獎勵的審核發放,最大限度的避免弊端。
如同勞倫老爹講述的那般,隻有保持最大限度的公平,才是長治久安之道。
古人講述“公生明、廉生威”,自然也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解決了最重要的吃飯問題,然後就是勞作分工的問題了。
一個村子越來越大,那麼分工就必須越來越詳細,現在我們隻有六七個分工,還是有些籠統,比如說農夫方麵,種植小麥、水稻、蔬菜的,就應該更加精細的處理,這樣會讓各個行當的效率更高。
分工還是小事兒,畢竟後勤女工們現在已經鍛煉了出來,她們能在“萬獸組”那麼殘酷的壓榨欺辱下活下來,就證明她們的聰明伶俐,所以學起各方麵的能耐,也非常的快速,掌管起各個方麵的管事權利來,也很是順手。
除開吃飯,第二重要的就是三國軍的融合。
我都不去想什麼軍隊的戰鬥力的問題,五千三國軍加上五千稚內軍,武崎友鵬看了絕對是屁滾尿流的逃跑,在整個蝦夷島上,如果不是我們自己折騰自己,搞得支離破碎,那絕對是沒有任何敵手的。
事實上,這件事情的難度就是怎麼融合的方麵。
稚內軍和三國軍之間,那是有些死拚的仇恨,兩方麵都不怎麼容易有親密的同袍之澤。
想要他們真正的達到麵和心和的地步,達到成為真正的夥伴的程度,應該就是入秋之後,我們最主要的任務了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