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隨著他不斷的跟周圍的村莊、大小勢力做好生意,他在三國村的地位是越來越高,他的老婆兒女們,也全都因此受到了尊重,走到路上很多人都會熱情的給他們打招呼,這種尊重和重視,那在千歲城這種商人地位低賤的地方,是決計找不到的。
如此一來,石丘郎就覺得自己的日子比在前山光道的手下時,要好過太多,至少生活舒服,錢又沒有少掙,雖說平日裏周圍都有人在秘密的監視,但隻要自己沒有異動,那是一點兒事兒都沒有。
故而,兩個多月下來,石丘郎漸漸的越來越投入自己的做生意和探聽情報之中,帶領的商隊不斷的擴展範圍,像是我就曉得,他趁著六七月最熱的時候,連續的策劃著要去兩三次稚內海港,那裏野蠻人的市鎮,道路常年冰封,也唯有在此時才適合外麵的人來做生意。
因為在蝦夷島的最北端,地理位置非常的好,稚內海港的物產還是海產品,據說每年捕撈的絕對是夠吃的,所以就算是窮困和與世隔絕了一些,他們的日子還算過得去,人口也在緩慢的增加著。
稚內海港的城鎮很簡單,就叫稚內城,人口組成主要是羅刹人和一些其它從中原大陸的最北端跑過來的民族,無一例外的個子都很高大,寒冷無比的艱苦環境,鍛煉了他們強壯的體魄,也鍛煉的他們的心智,使得他們在方圓兩百裏之內,都成了毫無爭議的霸主,整個兒蝦夷島的西北部,全是他們的天下。
毫不誇張的說,他們一個人就能打十個武崎家族的士兵,而且至少有三千名以上的精壯男子,關鍵時候還有兩千個強壯婦女和老者可以加入戰局。
如果是這麼簡單的計算,他們獨自能扛下三萬人以上的武崎軍。
以前的武崎軍,也就是兩萬多人而已。
那為什麼稚內城沒有去攻打繁榮富饒又氣候適宜的南方三城呢?
原因很簡單。
一個稚內人是一條龍,一群稚內人就是一條蟲。
打仗的時候,他們根本就沒有什麼紀律,全是嗷嗷叫著就往前衝,不聽招呼、不知進退、沒有陣型、沒有布置、沒有前後左右軍陣的考量……這樣的軍隊,就算是孫武殿下重生、韓信殿下親臨,也是隻能哭著敗退啊。
百年以來,他們好幾次打到了龍川和富良野一帶的時候,就是這樣被前麵的軍隊和武崎軍拚死打退了,每次死傷起碼一兩千,可他們也會拉著上萬的南方軍士們一起上路。
幾次下來後,兩方都覺得肉痛,幹脆武崎家族的人就說,我給你們每年送一點糧食吧,你們就別再鬧騰了,這樣搞,大家都難受不是?
稚內城的人一聽也是,那就和武崎家族談判了,每年武崎家族給他們大約二十萬斤大米、二十萬斤小麥,換得他們不再入侵的承諾。
二三十年過去了,總體來說兩大勢力還算相安無事。
不過今年問題就來了,稚內城的人在一個月以前,去討要今年的孝敬,卻什麼都沒有拿到。
因為武崎家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創,自己的糧食都快沒了,哪裏有多餘的給他們?
最後等使者回來之前,有人對使者說了,蝦夷島上,現在數離你們很近的留蔭海港最富裕,什麼大米啊、小麥啊、肉食啊、蔬菜啊,應有盡有,你們何不去那裏狩獵一番呢?
使者也不是傻子,聽了之後,他自己還裝成了一個小商隊跑來了留蔭海港,結果一看之下就流了口水,二話不說的就飛快回到稚內城,向長老們稟報情況,積極的建議出兵留蔭海港來搶吃的搶女人了!
正巧石丘郎的商隊也在稚內城,他以前就來過稚內城,和這邊熟悉,而且這一次改換門庭,又沒有什麼人知道,稚內城的長老們想要更加了解留蔭海港的情況,這個號稱蝦夷島上數一數二的商人,自然就成了詢問的對象。
石丘郎是多麼聰明的人,聽了幾句冷汗就出來了,心想不是吧,大爺我才剛剛找了個安生的地兒,老婆孩子也跟著過得很滋潤,你們就要來個大毀壞啊,日後大爺我還能到哪裏去找這麼好的地方?
於是,他應付完稚內城後,稍微打探了一下他們的軍事實力,就飛一樣的逃跑了回來——是的,他的商隊還在慢慢的走,而一旦脫離了稚內城的視線,石丘郎立刻就帶著二十個派去保護他們的騎兵,快馬加鞭,兩天之後就回到了留蔭海港,給我們報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