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天氣熱了,許多動物也就開始了活力充沛,比如雞鴨鵝等等,吃得多之餘,還多多的產卵,弄得每天我們撿到的禽蛋就有八百多個。
不過我也有點煩心的事兒。
兩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了,在舒適的環境下,雞鴨鵝的數目根本沒有增長一倍,數來數去竟然才一千三百多隻,雖然每天拿了不少禽蛋來吃,但是事實就是,有許多的禽蛋都沒辦法孵化成小雞小鴨小鵝,即使孵化了出來,也不容易生存,長大的家禽們,生病也開始多了起來。
雞鴨鵝要不了人們多費心,不過要注意的就是不能太密集了,否則經常容易起瘟疫,一大片一大片的雞鴨鵝死掉,那可不是好玩兒的。
正因為如此,先前雞鴨鵝的數目我們才不敢肆意的擴張,要是來個全部死光光,那才是哭都來不及。
雞鴨鵝能吃的東西很多,但在洛溪山下時,我就發現了它們最喜歡吃蚯蚓、或者是蛆蟲之類的小爬行蟲子,其次才是吃什麼野菜啊、野草之類的東西。
自然了,如果條件好,你願意拿大米和小麥去喂它們,它們也會欣然接受,隻不過轉過來三個老爹就得拿著棒子來了:好個敗家子,人都吃不飽,你還敢拿去喂家禽?
還記得我以前說過的話嗎?
本來洛溪山下的雞鴨鵝,存活率是非常的低,但是我找到了一個法子,讓它們不但順利的存活下來,而且產蛋非常的好,以此來抵消了我們對當時的留蔭海港“萬獸組”的納貢。
我找的法子有兩個,第一個是給它們搭建一個個大棚子,裏麵有許多茅草做的窩,讓它們能抵抗寒風;第二個是增加蚯蚓和蛆蟲的數量,讓雞鴨鵝們能吃飽喝足。
別以為搭建棚子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在我想起來去做之前,村子裏的人們從來沒有這麼想過,他們隻是任由雞鴨鵝在村子裏到處晃悠,頗有一點自生自滅的意思。
況且他們連自己都沒辦法好好的養活,怎麼可能有心思給雞鴨鵝們搭建棚子,還讓所有的雞鴨鵝住在一起,這事兒隻能吃飽了沒事兒幹才去做的吧?
看了不少古書的我,覺得人和雞鴨鵝都是有生命的,我們人類喜歡怎麼過日子,說不定雞鴨鵝也會喜歡,於是八歲那年,喜歡上實驗的我,就簡單的做了幾個實驗。
冬天我們人類呆在屋子裏會很舒服,呆在棚子裏的雞鴨鵝,同樣的明顯的情緒很穩定,不像是在寒風暴雪之中躲避的雞鴨鵝那麼的恐慌。
我們人類如果遇到惡劣的環境,喜歡大家簇擁在一起,以此來對抗恐懼和困難;雞鴨鵝們它們大部分的在一起,雖然鳴叫個不停,但同樣也是精力要旺盛許多。
於是,我便召集了小夥伴們,去洛溪山砍了許多小樹子回來,在寒冬臘月修建了七八個大棚子,讓雞鴨鵝們住了進去,果然冬天損失的雞鴨鵝隻有幾十隻,跟以前動不動就幾百隻全軍覆沒的結局相比,那是好上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