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商策(2 / 2)

“也隻能這樣了~~”

海倫也知道這時沒有其它的選擇,隻能選擇了妥協。

在造船工匠們投奔之前,三國村一共有一萬一千多人。

為了保護三國村不受欺負和攻擊,經過幾次擴軍後,軍隊和幹活兒的農夫的人數比例本來就很高了。

現在又要擴軍,雖然海軍的五百人沒動,但騎兵隊擴展到了一千五百人,步兵補充四百人到了一千人,加起來軍隊超過了三千,基本上兩個多的三國村人就得供應一個兵士的所需,況且剩下的人又不全部都是農夫,所以光是想一想,就知道負擔有多麼的重。

負擔可不隻是什麼吃飯,還有軍衣、盔甲、兵器的打造修補、戰馬的飼養、船隻的修葺和製造,這些可都是需要大量的人手去做的,絲毫不比種田或者捕魚輕鬆。

所以有時候幾位西班牙猛男大叔們在調侃,三國村像一個大軍營的樣子,更勝過是一個村莊的形式。

多虧我們是在海港,大量的海魚的捕撈,能很大程度上減少吃飯的窘困,這樣大家才有力氣幹活兒,才得以做好其它的工作。

也多虧三國村裏幾乎全部都是能幹活兒的勤快人,就是許多五六歲的小男孩子和女孩子,都能幫忙做一些雜務,五六十歲老人們更是把自己當作壯年人在種地,女人們也毫不示弱的包管了力所能及的所有事情……

正是由於大家都在拚命努力,我們這種比較危險的軍隊比例,才能維持下去,不得不說是一種幸運。

但這也僅僅是現在,也僅僅是最近一段時期,如果長期的都是這樣的比例,那遲早三國村會因為不堪重負而垮掉。

故而,我們一方麵是積極的將軍隊訓練好,另一方麵是積極的招納蝦夷島上的村莊和流民們,希望他們能加入到三國村來。

蝦夷島上到底有多少人?

經曆過幾次遊曆的師父和霸爺,估算大約的人口是在二十萬人左右,其中劄幌城、小樽城和千歲城三大城池的區域,就有差不多十萬人多一點,其餘的在最北方的稚內,有著一個上萬人的野蠻人城鎮,再加上我們留蔭海港三國村的上萬人,其餘的七萬人便是散布在蝦夷島的各地,大多以村莊的方式存在著。

三個老爹打算的,隻要有超過一萬人的村民加入進來,那我們的困境就將大大的減輕,如果能招攬到兩萬人,那應該算是高枕無憂了。

我想了個法子,讓山崎賢雲帶著騎兵隊去訓練的時候,多多在周圍的村莊停留,然後就給他們宣傳三國村有多麼的強大和富饒,以此來讓村民們不斷的遷移過來,增強我們的實力。

從前麵一個月的時間來看,效果還算不錯,周圍村莊大約又有十多個加入進來,人口增加了兩千左右。

現在我們又帶回了更多的駿馬和武器,接下來的日子裏,似乎可以叫山崎賢雲擴大活動範圍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