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2 / 2)

相對於外層金屬殘片的殘酷爭奪,緊閉的神殿大門後的東西則更讓人為之熾熱。

因為很可能才是馬爾斯文明的最終核心。

於是不溫不火的拉鋸戰慢慢就成了每天例行公事的“友好問候”,而真正的目標鎖定的卻是被封鎖在神殿大門後的東西。

會是什麼呢?很多人在猜測,在設想。

但無論是什麼,毫無疑問聯邦和帝國都勢必將之掌握在手中。

在這樣充滿著硝煙的等待裏,帝國的皇帝換了一任,而聯邦的總統則換了許多任,但無論是帝國還是聯邦對於馬爾斯文明的議程永遠放在第一位。

近百年的時間,隨著風和雨,隨著戰火和硝煙,慢慢的幾乎在世人都快要遺忘掉這裏,幾乎這已經快成了第二個舊紀元沉默的大西洲時,門開了!

那一年聯邦和帝國到底死傷了多少人、損失多少戰艦、消耗多少物資,幾乎沒有人願意去統計,因為太恐怖太嚇人了,在聯邦的曆史檔案館也僅僅留下了這樣評語:“半年時光,十年償還。”

有曆史學家這樣說的:“如果‘皂琉’他能有補給站,那怕是僅僅夠搭建臨時補給平台的落腳處,那麼半年時光 ,百年償還也未嚐不可能。”

付出這麼巨大的代價,門後麵是什麼?

百年後的《聯邦時事周刊》有這樣一則標題——《馬爾斯的十二守護騎士和一隻蘋果與聯邦的十年》。

門後麵是什麼?不過是十二尊象征著神殿守護的騎士雕塑,至於那隻蘋果,斯普林大學馬爾斯文明研究曆史檔案館給予的批注是:“嘩眾取寵,歪曲事實。”

聯邦的軍務周刊則更直接——“守護著蘋果的騎士,莫非你們都餓了嗎?”話語裏諷刺意味極其濃厚。

雖然第二天這篇文稿就被《聯邦時事周刊》給刪除了,而撰稿人則被掃地出門,甚至在警 察局子還住上了好幾天,但暴露在世人眼中的十二騎士則成了焦點。

十二騎士是精美的外星文明的雕塑藝術?還是代表著種族文明的某種奇特儀式?

人的好奇心總是無比的強大,在抗拒不了聯邦億萬民眾的輿論、猜測之下,《聯邦軍務周刊》給予了一個模糊的而又令人震驚的答案——百年前我們的先烈們用戰艦、登陸艇跟帝國的野蠻人們浴血拚殺,而百年後,我們有了機甲,用機甲去創造屬於聯邦的輝煌。

十二守護騎士和機甲的誕生慢慢劃上了等號。

一卷被丟棄在火盆中的回憶錄手稿迎著跳躍的火苗,火焰燎過的地方被燒成灰燼的一條長長的黑線上:“我確信我看到的那真的是一隻蘋果。”

一陣風吹過,燒成灰燼的手稿變成飛舞的黑色灰渣,慢慢的飛舞著消散著,直到看不到一絲黑色的灰燼,沉重的門才被重重的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