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是這算是李顯這位大秦國皇帝第一次親自托付給這一幫子匠作的事情,便是再苦再累,他們定也是要努力完成的。
看著那匠作大將的一張苦瓜臉,李顯細一琢磨,自然也是想明白了這其中的難處,輕笑道:“若不然這樣吧,這算是朕第一次委托爾等所行之事,用那石料自然也不妥,這區區一冊《萬相星辰》也不過五八百字的,全使那玉來雕就是了。”
玉的質地,相比於那種上等石料來說,那自然是要軟得多,也要好打磨的多。李顯這般通情達理的安排,這一幫匠作們,自然是滿心的歡喜,興奮的領了這一件重任後,一幫子匠作們,在滿心的歡喜當中,一一退了出去。
打發走了這一幫子的雕匠們,李顯安然坐於書案前,閉目養神一邊又細細的思索起來。
自李顯接手這皇位以來,李顯內心之中第一想法就是要把這大秦國給強盛起來,隻是,這大秦國還處於封建社會的早期階段,什麼事情都還在處在發展當中。
而這發展,首先一點,自然就是人。萬事以人為本,這人其中就包括人口和人才兩種。
人口自然是一個基數,這可以慢慢的隨著一個國家的強盛與進步而逐步提高,可人才,確是需要知識來武裝的。
知識從哪裏來,從書本上來,可是就現在這天下間的普遍情況就是,文字都是刻在竹簡上的,而更可恨的是,這些寶貴的書簡,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落在高門大閥裏,一般的平民子弟怕是一輩子連竹簡是什麼樣的都沒有看到過,更惶論學習到上麵的知識了。
知識才是改革與強盛一個國家的最終級力量。
所以,在李顯去那個招賢館看到那招賢館門外,那上麵連個識大字的人都沒有的情況下,李顯自然而然的就想到了這開學堂傳授知識。
由這設立學堂之事,自然就想到了書,想到了造紙,想到了活字印刷術。
活字印刷術這種粗淺的東西,隻要是上過個初中的人,幾乎都能知道是怎麼個回事,隻是這造紙一事,確是頗有些讓李顯頭疼的,因為李顯對於造紙這事記得並不太清楚。
就如同在現今這個社會,誰吃飽了沒事幹還學著去琢磨紙是怎麼造出來的,這年頭隻要你想用,買就是了,便宜的要死,實在是沒那個必要去記那紙是怎麼造出來的。
很不巧的是,李顯就屬於這一類安樂型的人物,他的腦子裏對於造紙的源材料也隻是有著一些很模糊的映像,想要清晰的把這一整套造紙的工序給整出來,怕是還得需要花上大把子的人力和物力去研究了。
好是懷念那曾經大神級別的偶像——————度娘啊!李顯的內心中充斥著這份震耳欲聾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