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李顯並不是那種隻會些書生意氣的人,更不是一個蠻橫而不知道變通的人,對於和親這一事的利與敝,李顯同樣在腦海裏反複的思量著。
和與不和,這並不是關鍵,誰又能保證,其關鍵處是在於這和親有用否?
這是一個講究拳頭硬就是硬道理的世界,這是一個完全實行著叢林法則中弱肉強食的世界,李顯並沒有高尚到為了一個連麵都沒有見過的妹妹,而去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他隻是在考慮著,這麼做之後的後果會是怎麼樣!
在秦國接受了晉國的要求後,晉國是否會遵守盟約而答應出兵邊境,以起到威懾韓,魏二國後路的作用,亦或者,在晉國出兵邊境之後,大晉國又來向大秦收取高額的回報時候,怎麼辦?那個時候的大秦可能已經因為大晉的出兵而放心的把整個秦國後部留給了晉國,整個大秦國的內部都將是空虛的沒有半點兵力,因為那個時候的秦國,肯定是因為晉國的盟約而選擇與楚國聯盟,兵伐蜀地。
可是,若此時晉國乘此向大秦索要高額的回報時,大秦給是不給?給了會傷了秦國的國本,不給,那晉國就會選擇聯合韓,魏二國,直接兵吞秦國,如果到那個時候,秦國的兵力正在因為答應楚國的盟約而深陷在蜀國的戰場上回不來,那大秦就是真的滅國了。
相信別人的幫助,不如相信自己的努力。
相信別人,就需要把自己的生死命脈都操持在別人的手中,而相信自己的努力,至少這樣,還可以行險一搏,何況,此時的大秦國,還沒有虛弱到毫無反抗之力的地步。
不得不一提的是,在大秦國這種艱難的情況之下,大秦國唯一的一線生機,確也是那位鐵血的君王,武昭王李思所留下來的。
李思是位馬上君王,他對局勢的把握與在戰爭上的天賦一樣的傑出,當他知道自己中了暗算快要不行的時候,他選擇了收縮防線。
城池是丟了,可是,整個大秦國的兵馬確並未丟掉多少。
如今,整個雍州境內,至少亦是有著三十五萬以上的馬步軍。
三十五萬,這足夠李顯去辦很多事情了,隻是此時的李顯還並不知道這個事情而已。因為以前的李顯是個渾透頂的書呆子,是個沒用的廢物親王,而如今的李顯,登基稱帝後尚還不足一天時間,又哪裏知道這些,所以此時的李顯,他仍然在絞盡腦汁的在努力地算計著這和親的得與失。
“叭。。”一聲輕脆的瓷器碎裂聲,伴隨著一陣急過一陣的沉重的呼吸聲,李顯的心,此刻,確是從未有過的跳動。
仿佛整個身體的血液此刻都衝上了腦門一般,通紅的雙目當中,不時閃過一縷縷瘋狂的光芒。
這不得不讓瘋狂,因為這是李顯在拿自己的命和這整個大秦國的國運在賭,這將是一場豪賭。是不成功,便成仁的豪賭。
“來人,速與我傳大秦國所有能管事的將軍到我這裏來見我,記住我要能管事的將軍。”猙獰而瘋狂的目光中,就如同是用盡全身力氣一般,李顯對著門外大吼出聲。
不一會,隨著一陣吭吭之鐵葉相撞之聲傳來,大殿外,此時確傳來一聲高喝:“臣左武衛大將軍梁寬攜我大秦諸五品以上大將求見。”
深吸了口氣,勉強讓自己沉靜下來後,輕擺正身型,李顯方才淡然道:“所有三品以上的大將先行進來。”
門推開處,當先一員昂藏大漢跨步入內,身後相繼跟著十數名穿虧帶甲之大將。
指了指邊上的小胡凳,李顯一臉坦然道:“都坐下吧,朕有大事要與你們相商。”
“謝皇上。”
這能進得這裏麵來的,不是三品就是二品,甚或是一品大員,個頂個外放出去都是一方都督的人物,何況,他們也都是久戰沙場的鐵血之輩,自然不會如文人那般謙讓,既然皇上讓坐,那就坐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