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音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策略
論壇
作者:車爽
研究性學習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普遍采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策略,是新課程倡導的學習方式之一,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研究性學習要求賦予素質教育嶄新的、更深刻的涵義和更為鮮明的時代特征。可以說,研究性學習的應運而生是開展教育改革以來最具有革命性的改革,它不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甚至有利於學生的終身發展,以回應素質教育的時代呼喚。研究性學習對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具有重要意義。如何構建一種積極的、生動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已成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探討的熱點。如何在音樂教學中采用研究性學習,是很值得思考的。
一、改變學習方式,培養音樂研究性學習的興趣
音樂研究性學習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的,它不同於研究型課程,較為開放和自由。由於不同學段的音樂教學有其相應的課程標準、教學內容與要求,因此,在具體的音樂教學中,要以研究性學習的理念去處理課堂教學,把探究滲透到教學活動中去。然而,由於受到傳統陳舊的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注入式”教學,使教師和學生形成了一種“權威”與“服從”的關係,久而久之,造成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抵觸和“無動於衷”,這樣的授課與學習方式大大泯滅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如何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首先,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音樂研究性學習的興趣。采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設置疑問,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打開學生思路,培養音樂研究性學習的興趣。音樂學科的研究性問題常常可以從多方麵來發掘。首先,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啟發、置疑音樂名人佚事的介紹和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來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如:同學們最喜歡什麼音樂?誰是你最崇拜的音樂家或歌星?你為什麼喜歡流行音樂?將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延伸,學生們往往會提出課本上沒有的、更多更廣的音樂話題,這樣,就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對音樂主動探索與發現問題的興趣。其次,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個人興趣愛好出發引出課題。如校園民謠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影視音樂與生活、爵士樂與交響樂等。再次,從音樂學科本身的知識性來探究問題。如:音樂的調性、曲式、體裁,音樂的隱性標題等,鼓勵學生研究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最後,從學科綜合功能出發,研討問題。如音樂作品的內涵情感,音樂作品的時代背景,音樂與生活,音樂與文學,音樂與曆史,民歌與本土音樂等。
第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積極創新的精神、實踐能力和自我表現力,是十分有利於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隻要是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係,是學生感興趣的問題,都可以作為研究的課題。研究課題應由學生合作自主地置疑、設計、調查與探究。在研究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學生的導師、朋友和夥伴。在音樂研究性學習活動初期,教師對活動的目的、內容和意義要闡述明確,要正確地引導學生如何選擇和確定研究課題,如何製定研究性學習方案,如何探究和實施研究性學習方案,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總結。在音樂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隨時解決學生在活動中遇到的困難,但不要左右學生的思想和行為,讓他們覺得你是他們心目中最信賴的朋友和夥伴。如:在研究通俗歌曲與藝術歌曲時,一些學生可能會提出不喜歡聽藝術歌曲,對於這種現象沒有必要批評和指責,而是讓他們了解什麼是藝術歌曲,其內涵是什麼?讓同學們自己設計有關通俗歌曲與藝術歌曲問題的調查問卷,走出課堂去調查,將搜集的數據和結果進行比較,自己從中得到判斷、認知和感悟。在注重培養學生感受、想象、鑒賞、表現與創造能力的同時,及時準確地進行鼓勵與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變學習方式,在合作學習中進行音樂研究性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