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2 / 3)

另外,墨脫縣還有“植被類型天然博物館”之稱,植物種類繁多、植被結構複雜,垂直帶譜明顯,在40千米的水平距離內,從高山寒帶植物到熱帶植物幾乎都能生長,原始森林類型眾多,有常綠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暗針葉林等。生長著樟木、楠木、烏木、鐵木、紅豆杉和有“天然活化石”之稱的桫欏等80多種珍稀植物。

在喜馬拉雅南麓的崇山峻嶺之間,數百條江河水流湍急,多數流速超過10米以上,落差大,水中巨石、暗礁布滿河床,兩岸陡峭,除少數平原處溪流架有木橋外,絕大多數是藤索橋或藤溜索,舟船僅在下遊使用。藤溜索是四根白藤劈成八根,對接成所需要的長度,拴在兩岸的樹上,有一個硬藤做的圓圈套在八根藤條上,過江時,人鑽入硬藤圈內,放在腰部,臉朝上,關向彼岸,雙手抓信藤條,交叉用勁拉藤,雙腳配合向前。爬這種溜索相當吃力,跨度越大越費勁,一條長80米的溜索需要30分鍾才能滑過。而且滑這種溜索不但消耗體力大,由於沒有安全係數,危險性是極大的。

藤索橋是一奇特的橋,沒有橋墩,不用木板,一個鐵釘也找不到,整橋用的是白藤。珞渝的原始森林裏生長著多種藤本植物,其中白藤較多,常綠本植物,莖蔓細長,有40米高,柔軟而堅韌,它是編織籃、筐、椅、箱等用具的好材料,也是藤索橋的原料。一般200米長的索橋,需要60背(約合3600公斤)的藤子。修一個索橋需要20人,曆時10天才能竣工。首先將藤子一劈兩半,不能用整根藤子,一是不便將二根接起來,二是它不結實。將劈成兩半的藤條接成需要的長度,將根根藤條拉到對岸,總共需要35根藤條,再將25個硬藤做的藤圈均勻地置放在橋上,藤條在外,藤圈在內,一般10米左右放一個藤圈,它有一人高,人可從中鑽過。35根藤條分布是:橋的左後和右側各10根,橋的上部是空的。硬藤圓圈放好後,用細藤繩將它固定在藤條上,底部行人放腳處,用細藤編織成一個網狀的賀筒。通過這種橋還得掌握它的特性,如它的彈性大,你的腳步得順著它起伏而落腳,它彈起時,你的一隻腳也得“因勢利導”而抬起,它跌落時你再踏步向前,就這樣一高一低、一起一落地向前,否則,它將和你作對,搖擺得十分厲害,使你無法越步。初過這種橋,還是膽戰心驚的,隻要你認識了它掌握了它的規律,你會很順利地、不大搖晃地走過去。墨脫較為有名的藤橋有背崩藤橋、炯興藤網橋,都長約400米,其中墨脫德興藤網橋橫跨雅魯藏布江,有300多年的曆史。藤網橋整個呈管狀懸空,多位於峽穀穀險要的河段,行走其上時,橋隨人的重力與河穀風吹送,左右晃悠幅度較大,但整個橋近似密封,頗為安全。墨脫著名的景觀還有“溜索”,那有點一葦渡江的姿勢,但是以背對江麵的樣子高速滑向對岸,需要較高的膽量和平衡技巧才能順利過江。

不過,胡斐不是很擔心,因為他們找了好地方把直升機停下後,胡飛等人站在峽穀一側的山坡上望著這條平均深度2268米、最深處達6009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的世界第一大峽穀,胡斐不禁概歎大自然的鬼斧神功。

一會後,胡斐幾人就開始在這些藤橋上遊玩,兩隻小猴發揮他們優勢,在藤橋隨意按照它們的意思搞怪等,逗得若蘭等人哈哈大笑,有時候,她們還小猴子戲耍追逐等,胡斐賠了他們玩一段時間收就帶著兩隻小猴子去找食物,原生態動植物,木耳、香菇、水果、幹果,也在水裏抓了很多魚,其中有一種叫娃娃魚,在西南地方有這種,很是有靈性,胡斐費好大的勁才抓住,這樣胡斐身上網兜全部裝滿水產品,兩隻猴子脖子上網兜也裝滿各種水果之類東,胡斐還打到兩隻藏羚羊,山雞六隻,野兔四隻和一條碗口粗的五步蛇,本來胡斐不準備收拾它的,那是胡斐在抓娃娃魚的搬開差不多有七八百斤石頭,這條蛇在這裏冬眠,胡斐把它吵醒,它就像胡斐攻擊過來,所以就胡斐趁機收拾掉。

當胡斐等帶著各種食物過來的時候,若蘭等人,也把煮食工具全部安裝到位,不遠的旁邊有一條小溪,方便洗刷等。還在外麵撿了很多幹柴,看樣子今晚是可燃燒一晚上的材都被她們撿來了,她們都是廚房的高手,所以把食物全部給她們,就像那兩隻老鷹走去,現在那兩隻老鷹還沒有醒過來,我來到關老鷹的機室裏,看到那些小鷹張開大大的嘴看來是餓了,大聲叫若蘭過來,帶一些肉食過來,喂養小鷹,當若蘭來後,給她講了一下喂小鷹的要求後,就帶著兩隻老鷹離開,在一個山頂下斜麵的一個不是很深三洞裏,裏麵沒有什麼,就是一個很清靜,這是胡斐在打獵時候見到的,所以就把兩隻老鷹帶到這裏,當胡斐把把老鷹放到裏麵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