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教育(1 / 3)

在四年的時間裏和的事業越來越強大,中國各個大強派係的人基本被胡斐剿滅或者是加入胡斐的行業,胡斐從曆史上看到,乾隆年間的科學體係幾乎沒有,全都詩書畫等這樣人的人才,胡斐不需要,有些著名的書法家、畫家等這樣的人,胡斐沒有去打擾他們,如果他們要來打擾胡斐事業,對不起,中國除了你,還有很多人你這樣的人才;還有就是傳統工藝的保留和開發,這些都是胡斐重點關注的,當然胡斐本人也加入在裏麵,合股、參股與合資經營等,胡斐要進一步加大傳統工業的保護和持續發展,有很多傳統工藝在沒有錢財發展紛紛加入胡斐的行業,讓他們進行技術參股,把規模發展壯大,還有就是市場的開發,很多麵臨絕跡東西都胡斐發展起來了,特別是繳獲那些帝王家族收藏書籍,發現很多絕傳的工藝紛紛從新開始反發青春,再度輝煌。

在國粹方麵收集也更加強大,胡斐有這麼多屬下,各行各業都有,但是有很多國粹在滿清貴族手裏,加上胡斐這幾年的發展,乾隆34年,也就是乾隆59歲時,使乾隆年間提前三四年進入盛世,整個滿清達官貴人都處於乾隆盛世自我興奮中,乾隆也不例外,也使乾隆編輯四庫全書的時間提前了3年,當時在朝的安徽學政朱筠提出《永樂大典》的輯佚問題,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接著便詔令將所輯佚書與“各省所采及武英殿所有官刻諸書”,彙編在一起,名曰《四庫全書》。這樣,由《永樂大典》的輯佚便引出了編纂《四庫全書》的浩大工程,成為編纂《四庫全書》的直接原因。《四庫全書》的編纂過程共分四步:第一步是征集圖書。本來征書工作從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現在提前乾隆三十四年開始,要求在至乾隆三十九年(1777年)結束,曆時五年之久。乾隆為了表彰進書者,還製定了獎書、題詠記名等獎勵辦法:“獎書”即凡進書500種以上者,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進書100種以上者,賜《佩文韻府》一部。“題詠”,即凡進書百種以上者,擇一精醇之本,由乾隆皇帝題詠簡端,以示恩寵。“記名”即在提要中注明采進者或藏書家姓名。在地方政府的大力協助和藏書家的積極響應下,很多漢族漢奸把家裏藏書很多絕本都上交了,當胡斐得到消息後,要求各情報部加緊追查,看那些藏書多的人家,私人藏書家馬裕、鮑士恭、範懋柱、汪啟淑等也進書不少,如果沒有太大惡跡的,就去買,如果不買,對不起,和那些有惡跡的人一樣,搶!

後來也就是我們後世經常看到如紀曉嵐、劉墉等這樣滿清漢族名臣出來收集,同樣被胡斐安排手段,把他們一個個嚇回去了,直到胡斐起事,征書工作一直進展不順,共征集圖書3435種,遠遠達不到要求,就這樣四庫全書就無疾而終。

胡斐一邊發展壯大事業,一邊培養各型人才,因為經過胡斐培養的人時間都差不多有四年多了,多的有五年多,人才越來越多,教育的效果慢慢體現出來了,使胡斐事業更進一步壯大,胡斐就開始,把教育當成頭等大事來抓。胡斐根據人口的密度來建設莊園(學校),一個地方的小孩子人數在200~1000人的地方建一個學校,在學校裏開設兩種教育,一種孩子就學,孩子上學是包吃包住,但是有一點的限製,就是每一年都要達到標準才行,否則家裏沒有減租還有可能加租等手段,這樣小孩在學校和家裏的雙重作用下,加上那個時代有書讀就很是了不起的事,所以這些小孩子隻要不是太笨基本上都達到要求。一種成人上學(主要在農閑或者晚上),這些成人因為都是胡斐佃農或者其他各項事業做工者等,所以他們不得不認真學習,否則加租或者減少收入,如果完成好了,就會減租或者發獎金等,地租減到最低二層就不再減,工人的獎勵每一年不操過獎勵規定的二層,胡斐就用這樣的方法,把整個跟隨胡斐的或者胡斐佃戶和工人,全都綁架在實實在在的生活中,連續了三年,這些學到知識的孩子和成人得到很大的收獲,因為有了知識,胡斐教了要求下去教書的人教了他們很多在生活和工作運用到的知識,使他們得到很好的回報,到了最後,沒有任何獎勵,他們都會自覺去上課。

在這些工人和農民都有了基本的文化後,胡斐開始在各地學校裏增設技術學校(因為胡斐在建莊園的時候就考慮到以後絕對會擴大的,所以每一個莊園最小也有500畝地,基本上基本滿足教學的需求),在技術學校開展後,學員們越來越多,當然基數大了,自然而然各種人才就會增多,胡斐在根據教育了5、6年的佃戶和工人與胡斐教育的孩子的成長,胡斐又在各個省份新建大型的職業學校(後世科研教等綜合性大學),每一個省最少一個,多的有三五個,都是也基地的形式存在,能夠進入這樣的大學的人,身份必須符合胡斐的標準(加入胡斐事業,或者成為胡斐佃戶、工人等,而且必須忠於這個事業的人才能進入),胡斐在這些大學裏設立很多專業

如: 1、實用技術類

(包括計算機工程與管理、建築裝飾設計與工程、信息與多媒體技術等)

2、以後的警察和情報員學類

(包括偵查學、心理學、情報學、刑事偵察、經濟犯罪偵察等)

3、職業技術教育類(包括園藝教育、水產養殖教育、勞動技術教育等)

4、數學類(包括信息與計算科學、信息科學、醫學信息學等)

5、物理學類

(包括應用物理學、聲學、物理學教育等)

6、化學類

(包括化學、應用化學、化學教育等)

7、生物科學類

(包括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微生物應用技術等)

8、天文學類

(包括天文學等)

9、地質學類

(包括地質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