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問題及對策研究(1 / 3)

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問題及對策研究

裝備前沿

作者:柴陽麗

摘 要 城鎮化進程中的勞動力升級和轉型需要職業教育來完成,職業教育資源是實施職業教育的基礎,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城鎮化的進程。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資源配置的突出問題為資源總量不足、資源配置失衡、農民工職業培訓缺乏、農業職業教育落後等,為改善資源配置以促進城鎮化進程,加強資金投入、人才培養市場化、完善農民工培訓體係、發展農業職業教育是為對策。

關鍵詞 城鎮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12-0004-03

職業教育資源是實施職業教育的基礎,城鎮化進程中不僅需要大力加強投入職業教育資金,還需要配置適應城鎮化發展的資源,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得良好與否直接影響城鎮化的進程。由於製度、觀念、資源投入等影響,職業教育資源除了存在總量投入不足的問題,還存在諸多資源配置的失衡問題,如資源配置的結構失衡、城鄉失衡、區域失衡、投入失衡等,這些問題在城鎮化背景下更加凸顯嚴重性,嚴重影響城鎮化進程。

1 城鎮化進程中職業教育資源配置問題

1.1 經費不足,普通高教與高職教育存在結構失衡

職業教育經費首要挑戰是經費投入不足。從絕對量上看,長期以來,中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投入占GDP的比例在2012年首次實現4%的目標;多年來國家偏重於投資高等教育,近兩年的中小學義務教育也占去很大部分的財政性教育經費,職業教育經費一直隻占總的財政性教育經費很小的比重。雖然近兩年國家對職業教育經費的投入有所偏倚,但職業教育經費仍然不足,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

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擔負著培養社會需求最大的中層技術型人才群體的任務。世界上已經完成二次工業化並進入知識經濟社會的25個發達國家中,中層技術人員、中初級管理人員在勞動力結構中仍然占50%以上的比例,而在中國僅占33%。目前,中國在校大學生中的高職生比例隻占大約1/3。從普通高教與高職教育結構看,這個倒金字塔形的比例顯然失調,它既有違於高等教育結構規律,也有違於城鎮化社會發展的結構需求規律。“研究生好找、高級技工難求”的社會現象,正是這種結構失衡的真實寫照[1]。

1.2 學科專業設置失衡,培養人才不能適應城鎮化需要

隨著城鎮化的發展,社會的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很多城市產業形態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成為經濟發展之重,經濟結構從過去發展的“一、二、三”產業逐步優化為“三、二、一”產業結構,相應職業教育院校應該趨前判斷社會用工趨勢,定準辦學性質,適時調整專業設置,以就業為宗旨,以能力培養為本位,培養適應城鎮化社會需要、用人單位歡迎的應用型人才。而目前的職業教育並沒有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很好地預見並調整學科專業,專業設置存在較大的盲目性和趨同性:科類上的熱門專業趨同性;層次上的拔高“趨同性”。盲目趨同造成相應失衡:科類發展的畸輕畸重,導致熱門專業人員結構性過剩,農業類急缺專業受冷落;高教重心的非正常“上移”,導致特色性喪失以及人才層次類型與知識技能的結構性失衡,從而導致培養的學員不能滿足當前社會發展特別是城鎮化發展的需要[1]。

1.3 缺乏針對進城農民的專門職業培訓,人口文化素質難以提升

從進城農民的總體情況來看,文化程度偏低,職業技能缺乏,其中參加過專門職業培訓的僅占10%左右;而城鎮化過程中,技能型人員缺口非常大,現有的從業人員隻占1/3。對農民工進行培訓成為城鎮化過程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農民工如果不接受職業技能的培訓,那麼很可能把城鄉的二元化轉化為城市居民的二元化,無法滿足城鎮化中的勞動力需求,無法實現高質量高水平的城鎮化[2]。當下,針對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存在機構不完善、師資力量缺乏、培訓方式落後、培訓經費無法落實等情況,造成進城農民接受培訓少、時間短、培訓不規範等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