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真正決定此戰勝負的主要來源就在於小鬼子的那支奇兵,不僅小鬼子對其寄予厚望,就是李靖等人,在仗打到這樣的時刻,心中也明白過來了。
所以,在發旗語得知村子左右兩邊沒有發現小鬼子的前提下,李靖又給馬宏吉和三橋縣民兵中隊發旗語,讓其各自抽調一部分民兵,去加強河邊的防禦力量……雖然,李靖心裏對於民兵的戰鬥力沒有底,但這個時候也沒別的辦法,隻能寄希望於能利用人數上的優勢,擊垮或者擊退小鬼子奇兵,從而取得此戰的最終勝利……事後,大家把這一仗稱之為‘馬家坡保衛戰’。
而王忠軍也同樣明白這點,所以,不管是小鬼子飛機的不斷掃射和滋擾,但是,王忠軍卻始終咬牙下狠心,大家可以躲避飛機的掃射,但是,不許任何人脫離工事之內十米,否則,一律就地槍決。為此,他還特意讓五個戰士當憲兵,並且當眾宣布了這一條。
如果換成一般的民兵,或許還真有可能出現逃兵,畢竟,小鬼子戰鬥機射出來的子彈頭很大,打在身上,不僅會直接‘咬掉’骨肉,更會濺起血氣,看起來十分恐怖,意誌力軟弱點的看到這些,崩潰也很正常。
但是,突擊團管轄下的民兵,基本上都是長期軍事化訓練,而且,這些精挑細選而來的民兵們,多多少少都開過槍,不少人甚至上過戰場,因而,對於鮮血和生命的承受能力,要比普通人強大一些。同時,這些民兵也明白,這個時候,必須狠心且鐵血,否則,隻要有一個逃兵安全出逃,那麼,在連鎖效應下,會讓更多的人逃跑,最終,很可能演變成集體潰散。
因為時間緊迫,但好在人員充足,所以,王忠軍直接選擇了以小橋為中心,兩邊擴散五十到六十米。
來不及挖戰壕,那就幹脆讓每個人自己給自己挖一個坑,深度最少要答道半米,長寬的要求是把自己整個身體都能躲進坑裏。
然後,把挖出來的泥土就堆在前麵,當做擋板。如此一來,從高空看去,這一片地區就如同癩子頭似的,坑坑窪窪之餘,這一點,那一片的,顯得異常難看。
而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優劣都非常明顯:優勢是簡單便捷,尤其是在時間緊迫的時候,這已經算是最好的防禦工事了。劣勢則更為明顯,最主要的有兩點:無法入戰壕內那樣可以在相對安全的跑動中去支援別人。二是一旦負傷,沒有辦法,隻能等著戰鬥結束後才能對其救治。還有一點,就是彈藥無法補充,不過,好在王忠軍早早地就考慮到這些,因而,攜帶了大量的彈藥,還給每個人發了最少三十發子彈,為的就是對付這樣的窘迫。
而王忠軍還特意在小橋上給小鬼子布置了一個‘大驚喜’。
總的來說,這都是時間緊迫,任務很重造成的。
小鬼子奇兵奔襲的速度很快,六、七裏地的距離,雖然基本上都是平坦之地,可是,他們僅僅用了不到十五分鍾,就跑到了河對麵一百多米外的那片不怎麼茂密的林子裏。
說實話,以這樣的急行軍速度跑來,誰都會累的夠嗆,根本就沒辦法直接投入戰鬥。小鬼子也是人,這次也一樣靠兩條腿跑來,所以,他們一跑到預定目的地,一進入林子裏,就東倒西歪起來……再說了,總不能一上來就悶頭衝鋒,總的看一下對手的部署情況,總的想到一個應對的辦法吧?正好,趁著大家休息的時間,這支奇兵隊伍的指揮官趕緊帶著幾個手下到林子麵對小河這邊的邊緣處,通過望遠鏡,偷偷地觀察一下對麵的情況。
一看到對麵修築的工事居然是這樣的,奇兵隊伍的指揮官龜田二郎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消息走漏了?
隨後想想又不可能,因為這次偷襲計劃,知道的人沒幾個,甚至,那些飛行員都是上飛機的時候才知道具體計劃……作為有經驗的指揮官,龜田二郎一看對麵那如癩子頭一樣的個人彈坑就明白:對手肯定是接到了緊急任務,才會在來不及做更多更好的準備的前提下,采用這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好在,最近沒下雨,河水沒有漲,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吧!
可不管怎麼樣,不管對方是倉促上陣還是早有準備,自己作為奇兵總不能半途而廢,這一仗必須要打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