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說,並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白刃戰,早先準備的三千個民兵,此時應該在後麵相對安全區域內趴著,應該不會出現什麼傷亡。但事後的統計結果:戰死三百多民兵,有五百多民兵受傷。
隻因計劃趕不上變化,更何況是在戰場上!
從寶源縣城裏出來的小鬼子,一開始猛攻新一團,但一得到縣城被攻擊的消息,他們又調轉槍頭,瘋狂攻擊突擊團一營。可是,在突擊團一營拚死阻擊下,加上新一團從他們的後麵牽製了他們大量的兵力,讓他們短時間內很難突破一營的防禦。
就在這時,這股小鬼子得到了縣城已經被攻破的消息。
這股小鬼子也是凶猛異常,而且,指揮官山口直井的戰場指揮經驗也十分了得。
在別人看來,此時,這股小鬼子真的是進退兩難,可對於山口直井來說,並沒有那麼難。
在陷入了早就布置好的前後夾擊戰術的時候,山口直井就通過兵力的試探,判斷出八路軍已經用一個團的兵力,專門來阻擋他們跟主力部隊的會合。而現在,雖然主力部隊加大了對這邊的攻擊,但短時間內想要進行會合,根本就不可能……真要再次調轉槍頭對準新一團的話,說不定沒等到跟主力部隊會合,自己這千把來人就全都得交代在這裏了。
於是,山口直井當機立斷,直接向右邊突圍。
這一招確實厲害,不僅一舉擺脫了前後夾擊的不利局麵,打的好的話,還能順勢扭轉整個戰局:試想一下,此時,正麵阻擊小鬼子主力的兩個團,無論是人數還是裝備,都處於明顯的下風,而且,小鬼子主力知道救援部隊和寶源縣城的情況後,幾乎是瘋狂的進攻……說的難聽點,此時,這兩個團正被小鬼子壓著打,也就是‘死也要把小鬼子主力拖在這裏’的信念支撐著每一個人,拚死阻擊下,才勉強維持住了眼前的局麵。
而這個時候,這股千把人的小鬼子突然從防守右邊陣地的獨立團背後殺出來,已經到了極限邊緣的獨立團絕對抵擋不住,甚至直接崩盤都是很有可能的……哪怕新一團和突擊團第一營在後麵追著這股小鬼子打,可一旦這股小鬼子從獨立團後麵撲了上去,絕對能在短時間內給獨立團的陣地來個前後夾擊,獨立團的陣地沒了,新一團和第一營再怎麼追趕也是白搭,而這場大戰也就意味著失敗。
尤其是,到時候萬一打的難解難分之時,大家想脫身都難。
然後,這股小鬼子跟主力部隊會合後,再來個反撲,到時候,別說阻擊小鬼子了,甚至會被小鬼子來個臨陣反撲,狠狠地咬上一口,這三個團都將損失慘重……大家可別被影視作品給誤導了,認為打阻擊戰,就算不能幹掉敵人,但想要脫身,確實十分容易的。可實際上,剛好相反,無論是打伏擊戰還是阻擊戰,都是一門十分精細的活,一個不好,反倒是容易被敵人給黏上,甚至,敵人隻要兵力雄厚,指揮得當的話,反倒是能讓伏擊者來個全軍覆沒。
雖說對於這樣的臨時突變大家都沒想到,可是,好在當初在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留有後手,就是——三千民兵。
製定作戰計劃的時候,考慮到主力團實力確實比獨立團要強一些——新一團的實力在三個團當中最弱。所以,在如何分配這三千民兵的問題上,大家都沒有什麼意見:主力團得到了一千民兵作為後備役,剩下的兩千人歸獨立團暫時指揮。
這三千民兵精銳,都是從各縣各鄉各村選出來的精銳,而帶領他們的民兵隊長,也全都是從突擊團出去的老兵,一邊耕種一邊訓練,而且,多半都配備了武器,雖然都是從突擊團中淘汰下來的武器,可有武器總比沒武器好。所以說,這三千民兵不僅是突擊團的後備力量,甚至就他們本身的戰鬥力而言,也算得上是半個士兵了,唯一缺乏的可能就是戰場上的經驗。
而這三千民兵原本是作為後備役,打算用在白刃戰上,好給小鬼子來一個意外大驚喜,順帶彌補人數上的不足。
順帶要說一聲,站在這三千民兵的身份上,真的該感謝小鬼子的炮兵。不得不說,小鬼子炮兵的打炮技術真的沒的說,在一定範圍內,很少出現失誤。所以,但這三千民兵埋伏在陣地後麵不遠處的時候,幾乎沒有受到任何打擾,就算偶爾有榴彈飛來,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傷亡。
可是,對於這三千民兵來說,這日子過的真是水深火熱,怒火中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