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就跟為了回應趙山河的猜想一樣,他的話音一落,旁邊不遠處就傳來了和盒子炮不同的步槍聲,顯然,二排、三排跟小鬼子幹上了。
事實證明,小鬼子最吃虧的地方,最大的不在於他們被打了個猝不及防,而在於他們手上的武器:盒子炮之類的手槍,最大的有點就在於短兵相接中,反觀步槍,比如現在小鬼子手裏的三八大蓋,打一槍還要拉一下槍栓再打,射速上就被盒子炮遠遠地甩在了身後……當時,無論是小鬼子還是中國軍隊,別說不具備普遍裝備衝鋒槍的能力,甚至連衝鋒槍都不知道。當時,中國軍隊基本上都認為,盒子炮就是近戰之王,要加上手榴彈的話,那就是近戰中的無敵裝備了。
而此時此刻,突擊連可是人手一把盒子炮,小鬼子中除了軍官外,卻全都是人手一把三八大蓋,這不僅決定了此戰的勝負,更重要的是決定了此戰的傷亡比率。
根據事先提供的情報,大家順著一個大門,一股腦的衝進去,卻萬萬沒先到,在二十來米的對門,一大群小鬼子也正好蜂擁的衝過來。
兩邊人馬一看到對方,想都不想,抬手就扣動了扳機。
“啪!啪!啪……”
“砰!砰!砰……”
在一陣亂槍中,讓人想不到的一幕出現了:小鬼子在武士道精神的熏陶下,很想展示一下不怕死的精神,可問題是,不怕死和送死完全是兩個概念,所以,他們最前麵的那幾個人還沒來得及衝,就倒下了。後麵的小鬼子也想衝,更想邊打邊衝,可是,等他們打一槍後,邊拉槍栓邊前進,邊看著敵人,卻驚愕的發現,對麵的人根本就和他們大不一樣,根本就不拉槍栓,而是隻管對著他們扣動扳機。更要命的是,對方有些人很聰明,居然直接把盒子炮的點射換成了連射,如此一來,就跟衝鋒槍一樣,子彈如雨般的打去,瞬間就將小鬼子淹沒……你打兩槍,對方已經能給你十槍,甚至是一個彈夾。這仗還怎麼打?已經不是打仗,而是屠殺了。
更何況,突擊連本來就是善於打近戰硬仗,這次又是負責攻擊,本身就做好了狹路相逢的思想準備。以有準備打無準備,以火力優勢攻擊對方劣勢,勝負一目了然。
這種狹路相逢僅僅持續了不到五秒,小鬼子就哇啦哇啦地大叫著撤退。此時,地上已經留下六具屍體和六個正疼的滿地打滾的傷員。而突擊連這邊,僅僅是一死一傷。
這個時候,正是趁你病要你命,痛打落水的絕佳時機,趙山河一馬當先的帶頭衝鋒,死追著小鬼子打,小鬼子一路慌忙奔逃,自然是越逃死的越多……關鍵是,他們也很想建立臨時陣地來反擊,這點,從他們邊逃跑邊時不時的回頭打一槍來看,就很突出。可問題是,趙山河他們咬的太緊了,跟小鬼子一樣,都是不要命的打法,完全不在乎自身安危,一心就想殺鬼子,讓小鬼子根本就沒時間組織起有效的反擊。
突擊連這邊的傷員和遺體,自然由後麵的遊擊大隊的同誌負責,至於小鬼子的傷病,對不起,雖然咱們有‘優待俘虜’這一說,可在張青山同誌這種‘對待頑固分子就該用子彈說話’的潛規則,並以身作則來進行潛移默化的示範下,咱也不說不搶救,但總的有個先後,畢竟,我要棄自己同誌的傷勢不顧而來先照顧你,我回去還不得被同誌們一人一口唾沫星子給噴死?況且,這不是還在打仗,等打完仗,咱有的是時間‘好好地’搶救你。
小鬼子到底是訓練有素。
這不,這股小鬼子剛跑到一個轉角處,在其指揮官的強硬命令下,他們拚命的對追來的突擊連反擊,同時……其實,因為一方逃的太悲憤——小鬼子何時打過這麼窩囊的仗,居然被中國人如此追著打,太不符合武士道精神了。而另一方追的卻太緊——原來小鬼子也怕死,也是這麼容易就幹掉的,那還等什麼,不追上去把小鬼子殺光,簡直沒天理了。
在這種思想下,加上戰鬥形勢過於緊急,說真的,雙方都沒有想到另一個近戰之王。
不過,有一個小鬼子想到了。
隻見他拿出一顆手雷,拉掉雷環,在鋼盔上碰了一下,就向追過來的突擊連扔過去……剛才敵我雙方都隻想著用槍解決問題,這下好了,經過這麼一提醒,敵我雙方都想到了這一利器,讓先前本就激烈的戰鬥,瞬間就變成了手雷和手榴彈的天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