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淒苦經曆(2 / 2)

從裏麵走出八個人,四個受傷,另外四個中兩個約四五十歲,兩個十五六歲,一問才知道,這四個都是夥夫。

張青山第一個衝進鎮公所,跟戰士們把鎮公所裏搜索了一遍,雖然很多地方淩亂無比,卻沒有發現一個人,顯然都匆忙逃走了。

羅平讓黃德寶帶著三班控製住鎮公所,他帶著剩下的戰士順著槍聲去追殺那些逃跑的反動派頭子。

黃德寶帶人把那八個俘虜押到鎮公所平日處理百姓糾紛的大堂,讓他們蹲下後,正打算四處看看,隱約聽見“嗚嗚”地哭泣聲。順著聲音找去,卻見張青山蹲在大堂的角落裏,抱頭輕泣。

輕拍了一下張青山的肩膀,輕柔的問道:“青山,怎麼了?”

“班長,沒什麼,我……我隻是太高興了。”

黃德寶剛要收回的右手頓時一停,又輕輕地拍了拍張青山的肩膀:“沒事,我理解,哭出來就好。”

張青山的阿媽生他時,血崩而死。十四歲時,進山打獵的阿爸不小心掉落懸崖而亡。失去父母的張青山雖然已經懂得如何打獵,但年紀太小,隻得下山。給地主家放過牛、在大煙館裏當過小夥計,甚至吃過觀音土……在這人吃人的社會,他如小草一般,雖然被人踩在腳下,卻頑強的掙紮著活下去。

流浪到湖北省來鳳縣,因他機靈懂事,被一個姓陳的漆匠收為徒弟。年邁的陳師傅無後,對張青山極好,讓張青山再次感受到了親人的溫暖與關懷,自然要百般孝順,最後,兩人成了幹父子。一年多後,在幹爹的推薦下,張青山又跟別人學會了木匠、泥塑匠等一些手藝。別人可沒有幹爹那樣好相處,讓他的學徒日子過的很是艱難,挨打是家常便飯的事,這是當時當學徒的規矩,幹爹也不好說什麼,隻是讓他咬牙堅持著把本事學到手。

因他勤學苦勞,善於思考,帶人真誠,漸漸地,在當地有了名氣,不僅能養家糊口,甚至還帶了徒弟。

可他謹遵對幾位師傅的承諾:絕不跟這些師傅搶飯碗。幾個月前,毅然背著已經年邁的幹爹回到桂塘鎮,憑著手藝,很快就在鎮上打響了名氣。

田寡婦死去的丈夫原本是鄉團長,有錢有勢。她要嫁女兒,叫張青山去給她幹活,做嫁妝用的箱櫃、匾對。可張青山這些年的苦難生活,讓他同情貧苦百姓,憎恨仗勢欺人的惡霸,所以堅決不幹。田寡婦派人把他抓去,逼著幹活,張青山假裝答應,卻在深夜裏逃跑回家。正要背著幹爹離開本鎮,被田寡婦派人再次抓住。

田寡婦拿幹爹威脅,張青山隻好假裝答應。兩天後,在朋友的幫助下趁夜接出幹爹,再次逃跑,又被田寡婦派人抓住。

氣急敗壞的田寡婦將父子倆毒打一頓。張青山年輕力壯挺得住,可年邁的幹爹卻被打的當場吐血,一病不起,第二天黃昏時分就駕鶴西遊。

張青山安葬好幹爹後,轉身找田寡婦拚命,反被田寡婦的爪牙們爆打了一頓。跑到鎮公所狀告田寡婦,結果可想而知:就在這鎮公所的大堂上,鎮長王維慶居然顛倒黑白,汙蔑張青山虐待陳師傅,以不尊師重道為由將其打了個半死。

最後,還是在學校教書的堂兄張青貴實在看不下去了,偷偷指點他:聽說紅軍是咱們老百姓的隊伍,估計會給窮苦百姓做主,你去試試。張青山這才跑到招頭寨參加了紅軍。

帶著紅軍回到桂塘鎮,來到當初挨板子的大堂上,激動、興奮、悲憤等等感受,伴隨著一幕幕往事浮現心頭,忍不住跑到一旁痛哭一場。事實上,不少紅軍戰士都有類似的苦難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