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有品質,才有未來(1 / 1)

有品質,才有未來

卷首語

最近的幾則消息很是讓人感慨。一是財經作家吳曉波發現很多國人去日本搶購電飯煲和馬桶圈,二是英國媒體爆料中國人開始青睞日本高價大米。怎麼個高價法呢?大概一公斤要將近300元人民幣。

李克強總理這幾天正在召見各路企業家,協商產業的轉型與升級,特別提到經濟新常態下企業要在改革上做文章。具體怎麼做?以上兩條新聞應該足夠給企業家們一些啟示。

日本對於大米的控製之嚴格曾經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政府為種植大米的農戶發放巨額補貼,拒絕進口便宜大米,百姓也自覺購買高價大米,以保護本國大米生產。後來迫於國際經濟壓力才將大米進口額從4%提高到8%。如果按照國人的思維就是“犯得著嗎?”經濟都已經全球化了,保護一種糧食而已,為啥要花這麼大的代價?

隻有時間會給出正確答案。日本政府的做法不僅真正保護了本國的大米供應,提高了大米質量,曾經對此做法不屑一顧的中國人終於認識到什麼是高品質的產品,終於願意掏高額價格去購買這樣的大米。據說這種購買並沒有開放官方渠道,而是通過淘寶代購的方式才能買到。

是不是同時想到了日本花王尿不濕?最近花王尿不濕開始限購,顯然如同奶粉一樣,針對的是中國人。

與之相對應的例子,就是最近中國的奶業悲劇。中國奶企每年大量從國外進口低價的奶製品原材料,一方麵衝擊了本地奶農的利益,奶農倒奶、殺牛;另一方麵,中國媽媽不放心國產嬰幼兒奶粉,把全世界範圍內能買放心、高質量奶粉的國家“清掃”一空,淘寶上打著海外代購奶粉旗號的商家不管真假都大賺其錢!

本期雜誌因此特別關注中國奶業,記者深入調查並給出了高屋建瓴的建議。

不管是電飯煲、馬桶圈還是尿不濕和大米,不要以為隻有中國的中產階級才關注品質、才想要這種製作精良和高品質的產品,中國購買力日益提高,普通百姓也不是隻要溫飽。一有機會,大家都想買高品質產品。

中國最大的購物季——春節已經來臨,一想到年貨裏麵可能會充斥大量假冒或者低劣的產品就心塞,什麼時候中國產品在國內國際都不再被認為是低劣產品,那才能為實現中國夢做背書。現在,不管是政府還是企業家們,是不是都要思考一下,如何才能真正提高國貨質量?

用吳曉波的話來講:做電飯煲的,能不能讓煮出來的米飯粒粒晶瑩不粘鍋?做菜刀的,能不能讓每一個主婦手起刀落,輕鬆省力?做馬桶蓋的,能不能讓所有的屁股都潔淨似玉如沐春風?

都不說製造業的升級換代、新品頻出,就說最基礎的,放心,能做到嗎?做奶製品的,能不能讓所有中國媽媽放心給娃吃咱國產的奶粉?

以中國和國人的購買力日益提高的背景,恐怕隻有高品質的產品,才能成為未來內需市場最大的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