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石原暴走:日本內紛外擾的真相(1 / 1)

石原暴走:日本內紛外擾的真相

環球大家談

掀起釣魚島滔天風波之後,前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又宣布成立“太陽黨”,企圖在日本眾院改選中串聯第三勢力攻城略地。要研究政客如何為一己之私造成國家內紛外擾,石原的興風作浪提供了一個正進行中的鮮活案例。

釣魚島風波演成今天周邊的緊張對峙,罪魁禍首正是石原慎太郎。今年4月,石原率先揚言要向民間籌資購買釣魚島,日本野田政府迫於情勢,隻好搶先一步和地主簽約,將爭議領土“國有化”,因而引起兩岸人們的強烈不滿。事實上,石原慎太郎點燃購島的引信,目的是為其長子石原伸晃角逐自民黨主席造勢;結果石原伸晃落敗,石原慎太郎的私心落空,他幹脆就自己赤膊上陣跳出來組黨。

石原的褊狹和野心,在政治手腕和民族主義外衣的遮掩下,變成了危險的個人魅力。他的偏激言行之所以能一再得逞,主要是日本缺乏能號召群倫的領袖,也沒有能主導國政的政黨。此外,日本正當經濟衰退,重大災難接二連三,在這樣低迷彷徨的氛圍下,激進、煽惑的民粹主張容易主導市場。

野田內閣對釣魚島的口氣再大,又有何妙計可施?在石原慎太郎及其他在野黨的逼宮下,最後也隻能宣布解散眾院,重新改選。石原慎太郎辭東京都知事宣布另組新黨時,外界稱他為“暴走老人”;但觀察日本政界耽溺鬥爭而罔顧國家形象的做法,不也是個“暴走政府”?

然而,釣魚島事件帶給日本的傷害,不隻是國際關係的難堪而已,影響更深刻的,其實是在經濟及企業經營上的實際巨大損失。倒黴的日商,夾處於日本暴走政府和兩岸三地暴怒的人民之間,隻能眼睜睜看著商機斷送,滿腹辛酸能向誰說?

野田將他無法收拾的殘局丟給了下一任政府,釣魚島事件始作俑者的石原慎太郎則仍躊躇滿誌,想要利用仇外風暴來賺取自己的政治利益。

而太陽黨在首都東京的支持率達18%,為執政黨的3倍,這就更耐人尋味了。一個偏激政客為一己之私,能將國家和人民利益犧牲至此,卻仍然受到大眾支持。這究竟隻是日本社會在戰後缺乏反省的緣故,或者日本的派閥政治真的已走到了窮途末路?

(摘自台灣《聯合報》)(編輯/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