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超之惑,德甲之師
專欄
歐聯杯1/8決賽次回合,埃弗頓客場2比5慘敗於基輔迪納摩,至此,英超球隊在歐冠和歐聯杯悉數出局。英超無緣歐戰八強,這是1992-93賽季以來的第一次,那時的“歐洲三大杯”中,英格蘭隻有4個代表。如今杯賽減為兩個,球隊卻增至7家(當然其他強國的代表也多了),英格蘭無緣8強的遺憾程度堪與25年前相當。
英超被團滅,“英超是不是第一聯賽”的話題重新泛起。爭論的前提是標準,而“第一聯賽”的標準,足球圈並無明確定義。“最有影響力、最受歡迎的聯賽”?這可作為標準之一,如同世界杯是當之無愧的足球第一賽事,雖然很多人說它並非水平最高的賽事。“成績最好的聯賽”嗎?這可作為標準之二,且可直接參照“歐足聯聯賽排行榜”,目前英超以80分排名第二,遠遠落後於西甲(96分),且即將被德甲(78分)超越。至於選哪種標準,您自己說了算。
令英超恐慌的是,雖然新簽巨額電視轉播大單,但連年歐戰不利之後,他們的歐冠四席麵臨潛在威脅。僅按目前數據,英超以62分位居第三,到下賽季的總積分隻比意甲高出6分,但意甲本賽季還有尤文圖斯、那不勒斯和佛羅倫薩可在歐戰中掙分,與英超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如果英超再降至歐洲老四,丟掉歐冠第四席,哪怕仍然“最受歡迎”,自稱第一聯賽也有些汗顏了。
英超為何沉淪,很多說法似是而非。一是“內耗說”:國內聯賽太激烈,影響歐戰。有趣的是,2012-13賽季和本賽季,曼聯和切爾西都是一路高歌,其他球隊有動力去歐戰中尋找安慰,但這偏偏是1995-96賽季之後英超僅有的兩次無緣歐冠八強。還可參見其他聯賽:上賽季西甲空前激烈,三強纏鬥到最後一刻,但西甲6隊創下歐戰淘汰賽中無一輸給外敵的神話;拜仁上賽季在德甲創造提前奪冠紀錄,反而在歐冠中未進決賽;尤文圖斯這些年拿意甲冠軍都拿膩了,在歐戰中卻無任何成就。
二是“冬休說”,無論英超還是英格蘭隊,成績一不好就怪無冬休,可英超前些年統治歐洲時照樣無冬休。更大的變化是,近年來英超豪門對國內杯賽越發不重視,不僅聯賽杯常上二隊,連往昔看高一線的足總杯,也淪為安慰杯,切爾西和曼城今年1月便被低級別球隊淘汰。反觀西班牙,自從穆裏尼奧來西甲後第一年便拿國王杯祭旗,加上馬競崛起,國王杯不再是雞肋杯賽,成為三強力戰的舞台。每輪都戰兩回合的國王杯,在新年之後頗耗豪門體力,英超喊“累”有些矯情。
英超歐戰成績滑坡,最簡單直接的原因就是水平下降了。切爾西和曼城被“財政公平”政策捆住了手腳,切爾西主動適應,成為盈利俱樂部,曼城則被動挨罰,戰力自然皆受影響。阿森納倒是手頭寬裕了,可惜溫格尚未給球隊帶來質的提升。曼聯仍在後弗格森時代的痛苦中,利物浦也無法回複貝尼特斯時代的強悍戰力。反觀歐洲,皇馬、巴薩和拜仁的強勢地位牢不可破,且各有馬競和多特蒙德助拳,法甲又橫空殺出巴黎聖目耳曼和摩納哥,這讓英超的日子頗為難過。
英超不複當年勇還有另一因素。2007年,英超首次在歐冠四強中占據三席時,我曾寫過一文“穩定壓倒一切”(可在網上一搜)。從2004到2007的三個賽季裏,英超由固定四隊出戰歐冠(曼聯、阿森納、利物浦、切爾西),甚至教練都沒換過,這讓他們持續上升。2008年和2009年,英超重複了三隊進歐冠四強的輝煌,統治力令歐陸心寒。
2009-10賽季,利物浦無緣歐冠席位,貝尼特斯掛冠而去,宣告了英超“四強鐵板”的鬆動。2010-11賽季,熱刺進軍歐冠並殺到八強,但他們隻是過客,2011-12賽季把歐冠席位讓給了曼城,曼城財雄勢大,但歐冠積累甚至遠不如切爾西,隻能從頭學起。伴隨曼城崛起的是曼聯衰落,本賽季,曼聯連續參加歐冠18年的記錄終結,但回歸歐冠的利物浦完全成了一支新軍,甚至經驗不如年年入圍的巴塞爾,被後者淘汰出小組賽。
德甲在歐洲的崛起,同樣離不開“穩定”。近3個賽季,拜仁、多特蒙德、沙爾克組成了穩定的鐵三角,在歐戰中戰績卓著。近兩年,勒沃庫森又加入他們的行列,四強連續攜手會師16強。此長彼消,讓德甲下賽季超越英超已成定局。
然而,本賽季德甲的神聖同盟也開始鬆動了,多特蒙德一直深陷“保級大戰”,下賽季歐冠已成泡影,甚至進軍歐聯杯都極為困難,沒有了讓歐洲諸強聞風喪膽的黃黑軍團,拜仁會不會感到孤單?更糟糕的是,沙爾克也離歐冠區有一段距離。如果魯爾雙雄都缺席,德甲下賽季歐冠成績滑坡勢難避免。德甲在升至歐洲第二的大喜之日可別忘了,身後的英超和意甲都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