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秀or選鏽
專欄
3月初,是NFL每個新賽季開始簽約的日子,就和NBA的7月1日一樣,所有球迷都滿心期待:看看自己喜愛的球隊拿到哪位大牌自由球員,看看哪些讓人瞠目結舌的大交易誕生。
今年這樣的消息自然不少,費城老鷹和印第安納波利斯小馬幾乎搶占了所有人的目光,連續的大手筆讓他們迅速升溫成競逐超級碗的熱門;當然,剛剛衛冕失敗的海鷹也從聖徒交易來了目前聯盟數一數二的近端鋒格拉厄姆,也讓西雅圖球迷對自己隊伍卷土重來信心滿滿。在每天刷屏的新聞中,也許下一條顯得默默無聞,被無數球迷瞥了一眼就忽視了,田納西泰坦四分衛賈克·洛克爾(Jake Locker)宣布退役。
洛克爾何許人也?在中國肯定是默默無聞的,在美國算是小有名氣,卻不過爾爾。今年26歲的他在2011年以第1輪第8位被泰坦挑中,被球隊視為重建重要基石。四年過去了,從主力,一直到上賽季淪落為替補。賽季結束,洛克爾心思寥落,終於徹底告別這片球場。有意思的是,2011年選秀大會,洛克爾絕對不是唯一一個失意者。前16位新秀中,有12人都已經在這4年職業生涯中入選了職業碗(全明星),而這毫無建樹的4人,其中有3個是四分衛:除了洛克爾,第10位的加博特早已被選中他的傑克遜維爾美洲虎放棄,如今在舊金山49人充任替補;第12位的龐德也被初選球隊明尼蘇達維京人掃地出門,現在和聯盟最爛的奧克蘭突擊者簽約,前途同樣黯淡。雖然加博特和龐德還在聯盟掙紮,但說實話,步洛克爾後塵,也是早晚的事兒。
“如果在選秀大會上你沒有明確的目標,那麼就挑個四分衛吧。”——這是NFL的選秀法則,事實上類似的話,恐怕球迷聽到過很多。在MLB,“如果你不知道選誰,那就選個投手吧”;在NBA,“選中鋒總是沒錯的”……這些話,幾乎每個稍有資曆的球迷都會明白。但事實如何?鮑伊與喬丹,奧登與杜蘭特的故事都已經被嚼爛了,每逢選秀,高位低能的曆史貼就會被重新扒出來,無非是把剛剛過去的一年新內容再加上去罷了。然後,那些可憐的總經理,總會又一次被嘲笑。但這一點,我素來認同。美國職業聯盟的總經理,無非兩種,一是職業球員退役後轉變角色,或是各大名校畢業的商業精英。和球迷相比,無論是對運動和聯盟的浸淫,或是智商和對社會的閱讀力,隻高不低。那為什麼他們會一次次犯愚蠢的錯誤?
首先,對於球迷而言,你看到的永遠是已經發生的現在,而不是未知的未來。可對於總經理,當他們在選秀的現場,他們所做的,是賭博不確定的未來。其實試想一下,如果把你自己放到1984年選秀大會,讓你為開拓者去挑選一名新人,在你知道自己球隊有一架“滑翔機”的時候,“飛人”對你的價值就不是太大了。然後,你突然看到這樣一個大男孩,2米16的個子,技術全麵,剛剛帶著肯塔基大學打進全國四強,你會不嚐試一下?我曾經和卡羅爾·道森聊過,他沒有親身參與到1984年的選秀大會,當時還是火箭助教的他給了管理層建議:選奧拉朱旺。“不過那隻是因為我們拿到了狀元秀,如果我們第二個挑,天知道是什麼樣的結果。”其實對於再優秀的經理人而言,他們也是人,賭博未來的同時,他們其實也不過選的就是當下。四分衛、中鋒、投手……這些運動中的稀缺資源,顯然是當下最佳的選擇。
你無法說田納西泰坦的總經理或者球探不懂球,2011年當他們選擇洛克爾時,他們肯定看過這位年輕人無數場比賽,他們會比球迷更熟悉洛克爾的技術特點。但是,有一點,是無法通過無數次觀察獲得的,那就是球員的心。其實在洛克爾宣布退役前,作為自由球員的他,還是得到了數支球隊的青睞,希望能夠簽下他。這些球隊都認同他的基礎實力,以及26歲的年紀可能蘊含的潛力。那些有希望競逐超級碗的強隊,都希望洛克爾能擔任替補四分衛,並繼續他的未來。遺憾的是,洛克爾自己放棄了這樣的機會:“我對美式足球的渴望已經燃盡了……”這就是他的回答。
其實很多富有天賦的球員,即使沒有采取洛克爾那樣極端的告別方式,但也許在殘酷的職業聯盟打拚數年後,已經喪失繼續不斷努力的鬥誌和心氣。他們還在聯盟打拚,不過是賺一份工資度日而已。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是如此,走上社會前胸懷大誌,“清風徐徐、煙雨迷迷,眼前萬裏江山,什麼都阻擋不了他闖蕩江湖的雄心壯誌;就連春雨樓頭、曉風殘月裏的簫聲,也覺得是一種憂愁的美,而不是淒涼”。可是十年後,這樣的少年,隻不過是一個每天為了按時打上下班卡而渾渾噩噩的行屍走肉。
球員,亦是如斯。自己心死,你又如何去責怪當年選擇他們的總經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