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是人類文明不斷發展的動力,一個人的創造力是由知識、智力和非智力等多方麵的因素決定的。因此,如果想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具有創造力的人,必須注意培養孩子的創造性思維。
想象創造培養
幼兒的想象力
幼兒將小椅子當汽車,一根木棍既當槍使又當馬騎,用手帕給娃娃擦眼淚等等,這些都反映了幼兒的想象力。幼兒在2歲以後想象力得到迅速發展,幼兒期是想象力最為活躍的時期,想象力幾乎貫穿於幼兒的各種活動中。
幼兒想象的突出特點是喜歡誇張。例如,希望自己的鼻子像大象那樣長。此外還有以下特點:想象主題多變,一會想當解放軍,一會又想當醫生,分不開想象與現實的區別,常被誤認為是說謊,幼兒的心理就是在想象中得到滿足的。
想象能活躍孩子的思維,誘發創造情趣,有利於智力的發展。所以,當孩子出現無意想象時,家長應有意地引導孩子進入有意想象和創造性的想象。如果兒童想象的內容新穎、與眾不同而且是自己想象出來的,那麼這個孩子的想象就具有創造性,例如兒童畫畫時大多會畫鳥兒在天空中飛翔,而小強卻畫了一個小孩在飛,可以說小強的圖畫是有創造性的。由於兒童受知識、經驗的局限,他們的想象在成人的眼中可能是荒謬離奇的,即使如此,大人們也不要否定或嘲笑孩子的天真想象,而是應當鼓勵孩子的大膽想象,然後引導孩子作出合理的想象。
隨著年齡增加,幼兒的想象會日益豐富起來,但也需要培養。首先注意培養孩子表達想象的基本技能,如言語表達、繪畫、歌謠、手工等;多接觸外界,孩子長大後經常帶他們去公園玩,看各種有意義的展覽;開展多樣化的遊戲,進行形象化教育,用生動的言語進行描述,以此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組織各種有主題的想象活動,啟發他們的想象,如小白兔拔蘿卜;鼓勵他們提出各種問題並予以耐心解答;鼓勵孩子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多看幻想性圖書、科幻書籍。
孩子想象力的培養
想象力是人們對頭腦中的表象加工、改組,從而創造新思想、新形象的能力。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創造想象,前者是根據詞語的描述或圖像的示意,在腦中形成相應事物形象的心理活動;後者則是獨立地在腦中形成新事物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良好的想象力包括以下品質:
①廣泛性,即能夠根據表象形成多種形象;
②新穎性,即想象的內容和結果獨特而新穎;
③積極性,即能夠提供具有社會價值的新思想、新形象。
家長應從如下幾方麵培養孩子的想象力:
引導孩子積累生活經驗,使其建立豐富的表象儲存感性經驗豐富,想象才能豐富,沒有知識與經驗的想象隻能是毫無根據的空想,或者是漫無邊際的猜想,隻有紮根在知識與經驗中的想象,才能閃耀思想的火花。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成長就得益於做過教師的母親南希的教育。南希很注意讓孩子積累生活經驗,總是帶他去看春天的花草、秋天的果實,夏天帶他去看河溝的小溪,冬天圍在火爐旁給它講故事。這些促進了愛迪生想象力的突飛猛進。
發展和保護孩子的好奇心,鼓勵孩子大膽地想象好奇心是發揮想象力的起點,是想象展翅飛翔的促發劑。兒童是世界的新客,他對周圍世界的一切都感到好奇,周圍事物吸引著他,激發起他探索的願望。愛迪生小的時候,媽媽得了闌尾炎需要手術,當時是夜間,幾隻蠟燭的燈光很暗,愛迪生想了一會兒,忽然想到“鏡子反光可以增加亮度”,於是借來幾麵大鏡子,利用鏡子的反光讓醫生把手術做了下來。現在我們的孩子到街上看到交通擁擠,他會說出使家長驚訝的話:“為什麼這麼多人?錯開時間上班不就解決問題了嗎?”有的孩子遇到下雨時會問:“天為什麼現在才下雨?能不能想叫它下雨它就下雨?”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提問采取敷衍塞責的態度,甚至訓斥孩子,這很容易傷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長注意千萬不能做這種愚蠢的事情。
對孩子進行想象訓練,提高其想象的廣闊性和新穎性想象力不僅可以在生活中逐漸培養,也可以進行專門的訓練。利用故事訓練兒童想象力是家庭教育的傳統做法,具體方法很多,這裏僅舉幾例:一是給孩子講故事。選擇一些生動有趣的故事講給孩子聽,他會在聽故事的過程中隨著情節的發展而對人物的命運、事情的結局進行猜測和想象。二是要孩子續故事。當故事講到某一關鍵情節或即將結束的時候停下來,讓孩子想象接下去會出現的情況。三要孩子編故事。讓孩子根據圖片示意或已知故事編出新的故事。猜謎語也是一種傳統的訓練想象力的方法,猜的對象有物體、事件,也有文字、數據等,如獵物:“說花不是花,說桃不是桃,身穿青皮襖,肚裏長白毛”;猜字:“千裏來相見,心兒緊相連。”。這些需要孩子抓住特征進行聯想。近年來又有人提倡用朦朧法訓練孩子的想象力,其方法是讓兒童在朦朧狀態下(似乎明白又不甚明白)對於感知對象大膽猜想、假設。如,家長在帶孩子郊遊途中可以指著雲霧繚繞的山向孩子發問:“那塊石頭像頭怪獸嗎?那棵樺樹的長枝像條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