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作文教學”時代
專題
主持人語
以“作前指導”為核心的作文教學由來已久,姑且稱之為“前作文教學”時代。
以“作後講評”為核心的作文教學剛剛起步,姑且稱之為“後作文教學”時代。
這一轉變,不是嘩眾取寵的空穴來風,而是“先學後教”“以學定教”的教學理論,在作文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從而孕育出了“先寫後教”“以寫定教”的作文教學理論。
不能否認,“前作文教學”有著它重要的功能和作用,然而,我們又不能不清晰地認識到,“前作文教學”存在著它似乎與生俱來的局限和弊端:它更著重老師的教學預設;它有一個重要的、也是錯誤的假設:不“指導”,學生是不會作文的;作文在老師的“指導”下,最後呈現的,是藥物治療後的化驗結果,而非本來的、自然的健康測評。
“後作文教學”可以有效規避“前作文教學”的問題:它讓學生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寫,承認每一個兒童都能用母語表達自己的情感和看法;它讓學生呈現出自己的最真實的作文水平、作文狀態,哪怕“前言不搭後語”;它從學生作文的原點出發,找到了“基於學生”的準確“基點”;它的作後“指導”、作後訓練,不是“馬後炮”,而是為著能“切中”學生作文的最近發展區域。
作為剛剛起步的“後作文教學”,它的前景是如此的開闊,它的腳下又不可避免地泥濘,“困惑”從來就是“開拓”的伴隨者。本期專題,推出我以及我的團隊在“後作文教學”上的探索和實踐,希望對大家有所啟迪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