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修行都不是絕對安全的,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更何況是精神。
那躁動不安的心緒,讓腦域思維擴散到無法想象的地步。
大腦供血不足,真氣和身體氣血都迅速流入,以供應大腦的能量消耗。
如此自然影響到身體其他部位,一個不慎,甚至都可能耗幹身體能量,最終死亡。
如果就這樣死去,明日就是一具幹屍。
修士觀想都是循序漸進的,自然有一開始的思維控製修煉,再不濟也會讓自己安靜清明。
比如神修第一步的“觀心”,為的就是了解思緒,盡量讓自己冷靜。逐步散去一些雜念和紛亂思緒,等到自認差不多,可以控製時才會去“觀想”。
吳常直接跨過第一步,直接開始觀想,自然危險。
但這真不是他的錯,前身也修煉過神修啊,自然知道“觀心”。
以前“觀心”之後,也已經摒除了一些雜念,開始“觀想”了。
現在的吳常無非是按照以往的經驗,疏忽大意了些。
感受著渾身難受,甚至口幹舌燥,嘴裏起泡,連舌尖都異常敏感,稍稍觸碰就刺痛難當。
這讓他想到前世看到的一些書上的上火,何其相似。
但他現在的情況顯然和身體無關,應該是情緒、思維的問題。
道家曾言五髒六腑皆有靈性,心藏神。
此刻他心如爐火,焚燒身軀,居然還有些類似。
“憂喜皆心火,榮枯是眼塵!”
白居易的一句詩句,忽然間閃爍心頭,為那沸騰的思緒再度添了一把火。
可想到這句話,吳常有些恍然。
“雜念太多嗎,或者,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
在這樣的時刻,他當然不會再去管這句詩句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他隻要自己想要的,不憂不喜坐看枯榮。
雖不至於徹底放開,他緊繃的心緒卻是慢慢平緩了些許。
這樣的心態,讓思維更加跳脫,腦海中無數的思緒混雜著,那猿猴的形態居然更加生動。
一刹那,吳常就感覺到了不同。
迅速消耗的真氣和氣血似乎平複了一些,雖然還在繼續損耗著,維持著大腦的消耗,但已經降低到了一個檔次。
心靈則神清,神清則氣凝,氣凝則精固。
心靈的力量是妙不可言的,這是境界,也是道行。
如果是常人,到了這一步,心猿意馬圖觀想已經達到了一個層次。
如果停止觀想,雖然會有所損耗,修養一番就會發現精神已然得到提高。
但吳常不同,他魂穿異界,兩個靈魂的融合,讓他的精神力達到極高的層次。但同樣的,不同世界認知的碰撞,常常自我否定,心緒不穩,難以平複。
他就算是想收,都收不住,隻能一直這麼下去。
如果剛才的吳常是死刑,那麼現在就是死緩。
但無論怎樣,一直這麼下去,遲早都要成為幹屍。
察覺到危險的他,臉色都猙獰起來。
這一變化,就讓心緒變換,本來稍有平複的身體,隱隱有再度惡化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