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檢驗,創新的底線
總編簽字
作者:賀勵
創新,時下最被白領街談巷議的“裝大尾巴狼”熱門話題。似乎生命基因、民族秉性中最缺乏什麼,就越容易被拿出來標榜和重視。就是因為東方儒家三綱五常等級文化中,挑戰權威和銳意改革是被認為大逆不道的,因循守舊了幾千年之後,社會發展出了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可能;也是因為蘋果、穀歌、Facebook瞬間顛覆了循規蹈矩、論資排輩的東方管理哲學,讓屌絲們一夜之間嗅到了成功的味道。一時間,創新成為了現代成功學中一個必然的先決條件。似乎隻要有逆向創新思維,你和你的企業就已經成功了一半。
上周末,參加了一個京城讀書會關於創新話題的活動。主持人及演講者將斯坦福創新課程以及相關著作作為此次讀書分享活動的藍本。將微創新、流創新以及創新與藝術的關係、換個角度思考問題等先進的理念,再啟發與會者對於各自產品技術創新的體會和認知,傳遞著一個信息:創新是成功的必備條件,唯創新者得天下,一個卓爾不群的創意意味著你成功了大半。
這時,一個莫名的命題跳到筆者的眼前:對於經濟社會來講,創新是否也應該有一個底線?不諱言,歐美的成功學教育體係中,挑戰權威、鼓勵創新是激發創造性的重要理論基礎,也是多年來歐美經濟能夠貫以引領世界的一個誘因。但在市場檢驗過程中,當創新還隻存在於idea創意層麵時,市場價值將如何判定?大腦的臆想與資本和市場優厚回報之間的鴻溝將如何抹平?再進一步,當中國對於全球IT產業的貢獻更多的基於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時,我們應該怎樣看待未必能馬上產生市場價值的優秀創意?
前不久的IBM中國技術大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聲名遐邇的《大數據》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作為大會的第一個主演講嘉賓,一經出場就引發了追隨者的現場騷動,但此次大會的主題卻聚焦在移動互聯。為了求證大數據在整個IBM現在暨將來的市場地位,我在隨後大數據的記者見麵會上提到了類似的問題。得到的回複應該很可以說明些問題:全球負責大數據技術研發的副總裁Ron Ben Natan說,對於大數據與雲計算、移動互聯這未來三大技術發展趨勢,IBM均投入了相當的資源進行研發和產品化。而中國區負責市場第一線的人員給出的回答則是,大數據由於市場和客戶認知度的落後,目前尚處於市場培育階段。換句話說,對於一個以真金白銀接受資本和產品市場檢驗的上市企業來講,大數據尚屬未來業務。目前,在市場產品銷售中隻有大數據的搜集和存儲,以及利用數據分析指導客戶營銷兩類產品可以被售賣。去年底甚囂塵上的大數據基於產品設計、市場營銷、業務管理、個性化客戶定製等理想國的應用,很顯然已經被證實了超前於市場的成熟而被暫時打入冷宮。在對於大數據的市場投入上,大數據將落後於雲計算和移動互聯,等待市場的進一步成熟。
我們真的不必糾結去年IBM全球CEO羅睿蘭親自站腳助威大數據與今年的明顯落差。畢竟作為一個企業賺錢而不能由情結來主導。對於創新來講,市場檢驗變得就像底褲一樣,底線無法逾越,也不能舍棄。
本期推薦:《百度收91 吃什麼補什麼》從完善百度雲生態的角度分析了百度收購91無線的更深層目標。
《潛伏——發生在身邊的信息安全攻防戰》打印機、自動取款機、電子標簽等電子設備如被非法侵入,很有可能會威脅到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