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重商政策(1 / 2)

第二十七章重商政策

中平元年三月,京城先是大旱災,繼而蝗災,導致饑民無數,餓殍遍野;又大雪飛揚,人畜皆傷。隨後演變成全國性大災荒。劉辯命人第一時間賑災,朝廷空虛,便聯合何進,皇甫嵩,朱儁,王允等人籌措糧餉,又召書幽州荀彧等人,從財庫豐盈的幽州運出糧食十萬石,棉衣十萬套,金錢無數。

“賑災情況如何?”劉辯第一次棄馬車步行而來,一路所見,讓他憂愁。太常左慈是此次賑災的主要負責人,他臉色凝重道,“不算太好,今年的旱災覆蓋範圍廣,蝗災更是漫山遍野而來,不要說莊稼,連附近的樹木荒草,更或者牛羊這樣的活物都被啃噬光了。初春降雪,棉衣匱乏,又時下瘟疫大興,死傷者無數,看得人心疼啊!”

“好可憐哦,辯哥哥,你快幫幫他們吧!”靜姝這妞已經纏上他了,幾乎形影不離。靜姝旁邊一俏麗可愛女子與她手拉手,正是蔡琰。“是啊,辯哥哥,快救救他們吧!”在她們眼裏,劉辯成了無所不能的超人,不管麵對什麼糟糕情況,他都能麵對困難,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使之迎刃而解。

“嗯,即刻著太學博士張仲景,並他的弟子來京,這治病救人還要妙手回春的大夫才行啊!另外除了糧食以外,也多發放避寒衣物,今年寒春,大雪會凍傷人畜,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劉辯始終都是一個冷靜,睿智的男人,他知道越是困難時候,越不能自亂陣腳。“還是要對症下藥啊。”

左慈沒有立刻回複,而是謹慎地抱拳道,“主公,在下更擔心另一件事啊,不知當不當說?”

“哦,先生快說!”劉辯非常認真聽著,作為人主就是要兼聽則明。“主公,所謂天災人禍,這天災與人禍往往禍不單行啊!”“先生的意思是,還會有人大發災難財不成?”劉辯心裏殺意頓生,這等蛀蟲如何不殺?

“正是,如今災荒連連,想必各地商家借此抬高糧食與棉衣等貨物價格,從中牟取暴利。”左慈向劉辯請示道,“不知主公如何處置這些人?”

“那先生以為呢?”劉辯已然知道左慈心裏有了想法,“請先生直說吧!”

“在下認為奸商固然可恥,但眼下特殊,既要聯合他們又不能把他們養得太肥,臣認為可以這樣。”左慈神秘地在劉辯旁,低聲耳語。

“切,誰稀罕聽!”蔡琰咋了咋舌,做出一副鬼臉。“就是嘛,還弄得神秘兮兮的!”靜姝與蔡琰你一言我一語,嘮嘮叨叨,沒有摻和男人間的事,不過心裏還是不高興。

會賓樓是洛陽三大酒樓之一,在中央城區最繁華地帶。一騎浩大的馬隊在會賓樓之前停下,馬車上分別下來兩個男子,其一人心好儒雅,精謀幹練,而另一人身材粗短,卻生得武猛有力,皆葛麻粗布,頭裹巾幘。

漢代重農輕商,規定商人不得衣錦繡等織物,隻能著葛麻織物。漢高祖八年(公元前199年)下令:“賈人毋得衣錦繡綺縠罽。”(《漢書·高祖紀》)規定商人不能穿帶有圖案花紋的細綾細葛料子製作的衣服,換句話說隻能穿沒有花紋的低質量的服裝。

男子貴賤通用的基本首服是巾幘。巾幘主要有介幘和平巾幘,但具體式樣和顏色有據人的身份,地位,職業,年齡的不同而有區別。如皇帝和各級別的官員的巾幘隨其服色不同而不同,文官和武官的巾幘也有所不同,文官主要有戴介幘,武官則戴平巾幘。

“世平兄,此去遼東路途遙遠,如今到處都是災民,我等難以安全到達啊!”矮胖的男子滿臉憂色。“是啊,此去遼東何止數百裏,流民作亂,賊匪興起,前途堪憂。”那叫做世平的男子正是中山販馬商人張世平,與他一道遼東之行的是同鄉蘇雙。

此二人於《三國演義》第一回出場,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時資助劉備良馬五十匹,金銀五百兩,镔鐵一千斤。劉備所使用的“雙股劍”、關羽所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又名‘冷豔鋸’)”、張飛所使用的“丈八點鋼矛(又名‘丈八蛇矛’)”皆由這一千斤上好镔鐵打造而成。

“二位可容我一同入座?”此時又來了一青年男子,生得儒雅俊秀,皓齒紅唇,“在下衛覬,字伯儒,河東安邑人。不知兩位如何稱呼?”三人互通名姓,得知這衛覬竟是河東世家,先祖可追溯至衛青之妹衛子夫,漢明帝時期遷徙至河東郡安邑縣的代郡人衛暠,成了河東衛氏近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