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精兵之路
旭日東升,桃樹碧綠的幽州府後院,一白衣少年一把蕩天神劍舞得出神入化,噗嗤,一劍將巨大石塊連腰斬斷,當真削鐵如泥。“太子殿下,聖旨到了。”一個年輕仆人氣喘籲籲來到後院,對少年恭敬行禮。這少年皓齒紅唇,模樣俊秀,卻天生貴氣,舉手投足,帝王風範。此人正是太子劉辯,孤隨後即去。
大廳內,聖使到來,少傅荀彧,太守劉虞等人畢恭畢敬,聖使一路辛苦!那天使倒也不是眼睛望不到鼻子的狂傲之徒,回禮道,“為天子效命,奴家之心願也!”“張常侍一片赤誠,我等欽佩!”劉虞心裏卻罵道,“閹賊張讓,若不是汝等官宦為非作惡,漢室何至傾頹?”那傳聖旨的原來是靈帝十常侍之首的張讓,此人看似恭和,實則陰狠毒辣,能不得罪就不要自找苦吃。張讓眼見一華貴少年被擁入內,恭敬行禮道,“見過殿下!”“見過太子殿下!”眾人也施禮。“宣旨吧!”劉辯很直接,他看這內宦總覺得不舒服。“接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劉虞鎮守北幽,功不可沒,加封劉虞護鮮卑校尉(派遣軍,四品),平狄將軍(雜號軍,三品);招募一事有序進行,圓滿結束,太子劉辯年少有謀為第一功,封蕩寇將軍(雜號軍,五品),領幽州太守(三品);騎都尉公孫瓚剛烈忠勇,特加封殄虜護軍(雜號護軍,六品),少傅荀彧輔導太子勞苦,別駕趙該精誠,嘉賞百金,布百匹,綢十匹;其餘幽州府屬官職務升遷由新太守定奪,均賞五十金,布十匹。欽此!”劉辯等人謝恩,領了聖旨,直送走張讓。
“此人為內侍張讓,也就是十常侍之首,為禍宮廷,殿下要小心在意此人。”劉虞對劉辯鄭重道,甚至語氣有些無奈。“叔父勿憂,有機會定會除掉此人!”劉辯眼裏流露一絲殺意,但很快恢複如常,“十常侍不除,漢室不興;然而此時不能除,否則如何代漢?隻有宮廷動亂才有機會崛起,有朝一日君臨天下,代漢自立,而此人就是助力。”
“召眾文武來,孤有事商議。”劉辯以新太守身份發號施令,諾,侍衛傳令下去。不多時,包括黃忠,程昱,賈詡,典韋,關羽等人在內的文武聚集大堂,“方才聖旨降臨,父皇恩寵,加封孤為幽州太守,蕩寇將軍。從今後孤與叔父共鎮幽邊,威服四夷。黃忠典韋關羽聽吾將令,爾等三人武力無雙,且是萬人敵統帥之才,加封爾等虎騎將軍,為六品將軍,在一月之內為孤組建三支精兵:關羽統帥虎狼之師,以張飛,趙雲為副將,嚴顏,張任,張頜,張燕,徐晃,華雄,馬超,沙摩柯,周倉,朱治為校尉,領一萬精兵;黃忠統帥虎騎之師,以顏良文醜為副將,程普,黃蓋,韓當,許褚,周泰,蔣欽,管亥,淩操,高覽,潘鳳,祖茂為校尉,統兵一萬;典韋統帥虎豹營一萬,以太史慈和甘寧為副將,龐德,張遼,於禁,樂進,臧霸,紀靈,高順,王威,呂岱,李通。
幽州府設常駐軍一萬五,由公孫瓚統帥,鮮於銀鮮於輔公孫紀為副將,陳橫徐榮樊稠為校尉,陳宮許攸為參軍;任命程昱和賈詡為左右軍師,田豐沮授為幽州府左右長史,逢紀審配張昭華歆等為郡史,負責日常郡府工作,孫乾糜竺主鍛造,鹽鐵,農事和經濟,戲誌才陳群負責郡城監察,防衛和建築。伊籍虞翻為右北平令丞,其餘幽州官員照舊。荀攸為太子詹事,左慈為太子中庶子,郭嘉法正司馬徽為太子侍讀,馬超魏延為主副帥(其中馬超因為年幼暫時充當太子家將,但保留其軍中職務受關羽節製),魯肅周瑜陳武徐盛為太子家將,統帥孤親衛隊兩千人。散了吧!”諾。眾人先後離場。
待眾人散去,劉辯單獨留下黃忠,“叔父在上,請受侄兒一禮!”黃忠今年三十五歲,叫他一聲叔父也是尋常,可是黃忠臉色劇變,“太子不可!太子不需如此,有話請說!”“孤好勇,卻苦無良師,今天賜恩澤,孤要學萬人敵,想拜叔父為師,日夜受教。”“太子有願,敢不從命?”黃忠很爽快,後院隨後被空出,變成了太子劉辯訓武的地方。之後的半個月,太子跟隨黃忠找虐,完全是找虐,他小小年紀跟勇猛無敵黃忠硬拚,而黃忠的職責很簡單,站著不動,隻被當作靶子。盡管如此,拳打腳踢,頭撞掐擰,最後是自己腫得像豬頭,這不是找虐嗎?他堅持下來了,他的意誌得到了很好的錘煉,一個月以後胳臂肌肉大了一圈,三個月後可以跟黃忠過上一招半式,不過輸的更慘,第二天趴在chuang上動不了,然後繼續找虐。連幾十歲的黃忠都不得不歎服,太子非常人也,吃得非常苦,才能成大器。半年後,劉辯像雨後春筍拔高到了七尺,他今年才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