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5章 急救(3)(1 / 3)

體內血管斷裂或破裂後就會出血,可以是看得見的外出血,也可以是看不到的內出血。大出血是一種急症,由於大量血液從循環係統中丟失,有效血容量不足,微循環障礙,器官組織缺血、氧氣,就會導致休克。當孩子受傷流血時,父母首先應使他保持安靜,消除恐懼心理,然後按下述方法處理:

1.輕傷:小傷口或擦傷很容易在家中處理。手握住受傷處上方,置於流動的冷水下,用肥皂和清水清洗,然後用創可貼粘住傷口或用繃帶包紮。

2.大出血

(1)一旦看到孩子受傷流血,應立即按住傷口,壓迫出血點,同時抬高受傷肢體,使高於胸部(心髒)。由於血液不容易從低處流向高處,所以可使失血量減少,這樣就能保障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

(2)扶孩子躺下,抬高受傷肢體。如果手邊有急救箱,就用敷料、紗布和繃帶包紮傷口。若沒有,可用幹淨不起毛的布料包紮,並用帶子或繩子綁上,繩結應打在傷口正上方,起到給傷口加壓止血的作用。

(3)對於四肢大出血,最有效的方法是紮止血帶止血。止血帶要選彈性好的橡皮管或橡皮帶,沒有的話,可用三角巾、毛巾或寬布條疊成帶狀來代替。止血帶要紮在傷口的近心端,一般上肢結紮於上臂1/3處,下肢紮於大腿中部,鬆緊要適度。

注意:

①紮止血帶後,要每隔40~50分鍾放鬆1次,每次放鬆時間以1分鍾為宜。到達醫院後,應告訴醫生紮止血帶的時間。

②受嚴重擠壓傷的肢體,或傷口遠端嚴重缺血時,不能用止血帶。

③紮止血帶後,遠端肢體如發生紫紺、蒼白或繼續出血,應立即壓住傷口,鬆開止血帶,待遠端肢體顏色恢複後重新紮好。

(4)盡快送孩子去醫院,因為傷口可能需要縫合。

3.異物和骨折的處理方法

(1)骨折後,若骨斷端突出於傷口外,不要直接按壓傷口,應抬高傷處,按壓傷口的近心端,或在近心端紮止血帶。

(2)不要擅自從傷口中取出異物,因為它就像塞子一樣堵住出血口,取出不但會造成大出血,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損傷。

溺 水

隻有在你安全的情況下,才能救溺水的孩子。如果你內消失,開始也不發燒。逢到炎熱季節,與痱子的區別是,這種疹子在不知不覺中會完全消失,而痱子卻不能在一天的時間內完全消失。當發現這個月齡的嬰兒皮膚上有許多小疙瘩時,不用驚慌,因為這樣小的嬰兒是不會得麻疹的。

2~3個月

1.厭食牛奶

3個月前後的嬰兒,至今一直喜歡吃牛奶,但從某一天起突然不愛吃牛奶了。

這時母親的做法起決定性作用。可試著換換奶粉,或把牛奶配稀點,或把奶晾得稍微涼點再喂。以前在牛奶裏加穀粉的,現在可以不加。也可另換一隻奶嘴試試。哪種方法都不成功時,可在夜裏臨睡前偷偷把奶嘴放到嬰兒口中,趁嬰兒似睡非睡時喂。嬰兒盡管不吃牛奶,但隻要喝果汁和白開水,就不用著急。

這時母親會發現嬰兒體重每天增加40克以上,這就是吃奶過量。一旦吃奶過量,嬰兒的肝髒和腎髒會“超負荷”工作,長時間過食牛奶,肝髒和腎髒就會因疲勞而“罷工”。其表現是厭食牛奶,喜歡喝易於消化的果汁和水。因此,厭食牛奶並不是病,而是嬰兒為了防止肥胖病而采取的自衛措施。

母親應切忌焦躁,因為並沒有因厭食牛奶而餓壞的嬰兒。經過10天或半個月的細心照顧,嬰兒一定會再次喜歡吃牛奶。腸子堵塞時,嬰兒的臉色很難看,母親一定會感到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