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寶寶的發育(1)(1 / 3)

胎 兒 期 的 特 點

胎兒在母體內從生長開始到8周時,其身體的組織器官迅速生長,功能也漸趨成熟。在胎兒期最初3~4個月內,容易受外來病毒感染,造成胎兒畸形。如在此期間受到“風疹病毒”的感染,胎兒就有發生心髒、眼睛及其他器官畸形的可能。所以孕婦在懷孕3~4個月內,盡量避免感冒與發熱等疾病發生,以預防胎兒出現畸形。

新生兒期的特點

新生兒期是指胎兒從娩出結紮臍帶時開始,至出生後第28天止。在此時期,新生兒全身各個係統的功能都不成熟。免疫係統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尤其是新生兒的皮膚較薄,表麵缺乏溶菌素,皮下毛細血管豐富,汗腺分泌旺盛,大小便次數多,如果不注意皮膚清潔,代謝產物就會刺激皮膚。如腋下、腹股溝部等皮膚皺褶處,很容易發生潰爛和感染。如果護理不當,就容易引起膿瘡疹、臍炎、肺炎或敗血症等疾患。

嬰兒期的特點

嬰兒期是指生後1年內的小兒。此期的特點是生長特別快,體重增長相當於出生時的3倍,身高為出生時的2倍。在此年齡階段,必須得到適量的營養,才能預防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防止佝僂病、貧血和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在嬰兒期,中樞神經係統發育也很迅速,條件反射逐漸形成,但大腦皮質功能還未成熟,不能耐受高熱。所以,小兒生病發熱時,易出現驚厥現象,俗稱抽風。

新生兒期的特點

新生兒期是指胎兒從娩出結紮臍帶時開始,至出生後第28天止。在此時期,新生兒全身各個係統的功能都不成熟。免疫係統不完善,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尤其是新生兒的皮膚較薄,表麵缺乏溶菌素,皮下毛細血管豐富,汗腺分泌旺盛,大小便次數多,如果不注意皮膚清潔,代謝產物就會刺激皮膚。如腋下、腹股溝部等皮膚皺褶處,很容易發生潰爛和感染。如果護理不當,就容易引起膿瘡疹、臍炎、肺炎或敗血症等疾患。

嬰兒期的特點

嬰兒期是指生後1年內的小兒。此期的特點是生長特別快,體重增長相當於出生時的3倍,身高為出生時的2倍。在此年齡階段,必須得到適量的營養,才能預防營養不良及消化不良現象的發生,防止佝僂病、貧血和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在嬰兒期,中樞神經係統發育也很迅速,條件反射逐漸形成,但大腦皮質功能還未成熟,不能耐受高熱。所以,小兒生病發熱時,易出現驚厥現象,俗稱抽風。

幼兒期(1~3歲)的特點

這個年齡階段體格生長速度比嬰兒期緩慢,中樞神經發育也開始減慢,語言、行動與表達能力明顯發展,能準確的用人稱代詞,能準確表達自己的意思,能控製大小便。乳牙出齊,前囟合。在這期間,與年長兒及成人接觸漸漸增多,家長要注意正確指導幼兒衛生習慣和勞動習慣的養成,並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學齡前期(3~6歲)兒童的特點

兒童在這一階段生長發育較慢,語言表達和活動能力提高的比較明顯。能跳躍、爬登樓梯;能學唱歌、畫圖;還能識字寫字。社會集體活動增多,好奇心強,多問題;喜歡東走西轉。這一階段也易多發生意外事故,要防止發生溺水、燙傷灼傷、墮床、墮窗和錯服藥物等事件。 學齡期(6~12歲)兒童的特殊性點這年齡階段指進入小學後到青春發育期前。此期特點:腦的形態結構發育基本完成,智能發育進展較快,有綜合分析能力,能克製自己,並在學校及社會生活中開始適應各種錯綜複雜的關係。

在體格發育上,淋巴係統此時期發育加速,因此,小兒扁桃體炎常見不鮮。乳牙全部更換,主要的保健任務是注意坐、立的姿勢,避免作業太重和精神過度緊張,保證足夠的營養和體育鍛煉,防止齲齒,保護視力。

小兒體重增長規律

體重是驗證體格發育的一項重要指標,過輕、過重都不是健康的指標。

體重增加速度與年齡相關。生後3月內小兒如喂養合理,體重增長迅速,約每周增加250~200克,3~6月時,每周平均增加體重180~150克,此後,3月內每周可增90~60克體重。

小兒體重可分3個年齡階段計算。

1~6月小兒體重等於:

出生體重(克)+月齡x700克

7~12月小兒體重等於:

(6000+月齡×250)克

1歲以後的體重等於:

[(年齡×2)+7或8]千克。平均每年遞增2千克,男童與女童相比,10歲以前男孩一般較女孩重,10~16歲,女孩一般較男孩重,以後男又較女重。

如果體重不按常規計算方法增加或減少,除患病因素外,大都是由於護理不周,營養質量不高造成的,應及時糾正。發育遲緩者,偶與父母的體質瘦小有關。

小兒身高的增長規律

小兒生長的最快時期為出生1~6個月內,平均每個月長2.5厘米左右。孩子2歲時(生後第2年全年)約增10厘米,以後每年遞增4~7.5厘米。

如與出生時的身高相比,1歲時的身長為出生時的1.5倍,4歲時為出生時的2倍,13~14歲時為出生時的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