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官員與其說是被特許前來觀碑,不如說是被文帝故意召回,等到觀碑大會結束,相信有很大一部分都能夠留在京都為官。
周勃顯然沒有預料到文帝竟然會有這麼一個打算,這些人大多都是從稷下學宮之中出來,但是卻因為周勃的關係,使得他們一個個都被外放為官。
他的手雖然伸不到稷下學宮之中,但是卻靠著這朝中的影響力影響著學宮內學生們的任命。
可是文帝這一手,卻是將他打了個措手不及,早在之前周勃還未曾發現,可是當他見到這些人之中竟然大半都是學宮內出來的弟子,其中更是有不少被他親自放逐出京都的人,這才明白了過來。
之前周勃的注意力都放在了藩王的身上,卻沒有想到,文帝劉恒竟然會弄這麼一手,要知道稷下學宮內出來的人,可以說大部分都是賢王劉啟的人。
劉啟被文帝特許拜入稷下學宮已經有數年時間,這也是劉恒為了製衡太子劉顯故意安排的。
周勃支持太子,這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但是劉恒這一手,卻是讓周勃大感吃驚,難道都這個時候了,劉恒還有著換儲的打算不成。
不光是他,許多朝廷大員也同樣有著這樣的念頭,對他們來說,一國的安定才是首要的問題,劉顯在太子之位上也待了不少年的時間,雖然沒有什麼大作為,卻也沒有什麼打錯。
臨時換儲,這實在不利於國家的穩定,甚至一個不慎,還很有可能會引起慌亂。
倒是那些支持劉啟的一個個麵露喜色,文帝此舉無疑是讓幾乎絕望的他們升起了一絲希望,相比起劉顯,劉啟不管是修為還是才智都更加的突出。
更重要的是,他們若是成功了,便是有了從龍之功,將來官位便能夠再上一層,如今天下已定,想要升官幾乎難如登天,許多大臣的修為都已經超過了官位的限製,但奈何功績不足,無法升任。
國運雖然有助於官員的修煉,但是卻也限製了他們的成長,許多官員的修為已經達到了臨界點,但是卻因為國運的鎮壓,常年無法突破桎梏。
這也是無數的人想要繼續向上爬的原因之一,更重要的是,官位越高,所能夠得到的資源也就越多,就算是那些世家出身的子弟,對於官員的資源也是十分的眼熱,更不用說那些寒門士子了。
這一次原本是劉啟收買人心的最好時機,可是讓人意外的是,這一次的觀碑大會,他們並沒有見到劉啟的身影。
劉啟雖然也在稷下學宮之中,但是這一次觀碑大會卻並沒有出麵,隻是在私下的時候見了劉恒一麵,就連林正都不知道,劉啟之所以如此,乃是從他的身上得到的啟發。
正因為劉啟的不作為,反而愈發的讓文帝欣賞,劉恒向來推崇道家的無為之治,雖然如今他重用法家的弟子,但是劉恒心中真正重視的,卻依然是道家的觀點。
如果說之前劉恒換儲的念頭還不算太過堅定,但是現在,他卻是已經有了一些動搖。
在與劉恒見過一麵之後,劉啟便被留在了文帝的身邊:“皇兒這一次在學宮內可有發現什麼棟梁之才?”
劉啟一聽,下意識的便想要推薦自己的人,但是很快,他便反應了過來,他父皇對於稷下學宮的關注恐怕不見得比他少,因而他若是推薦自己的人,恐怕會引起反效果,從而導致他如今的所作所為成了無用功。
劉啟好不容易改變了文帝對他的印象,自然不想功虧一簣,當即整理了一番思路,隨後才緩緩開口道:“回稟父皇,周太尉之子周亞夫,戰力蓋壓學宮,深得其父兵家真傳,日後可為一名將,曹大夫之子曹奇,乃是道家這一輩最傑出的弟子,可為國之棟梁……”
劉啟將稷下學宮玄字輩最出色的幾人一一點評了一番,不偏不倚,十分公正,讓劉恒的眼中露出一絲欣慰。
周勃跟劉啟的立場對立,之前劉啟一直都在反抗周勃的打壓,如今卻是突然有所轉變,這倒是讓文帝欣慰之餘感到有些意外。
隻是劉啟說了這麼多,卻並沒有說到點子上,這些人的名氣早就已經傳揚開來,就算不是稷下學宮的人也都已經知曉。
而且劉恒對於他們的事情,更是了如指掌,哪裏還需要劉啟提醒。
劉啟一邊說一邊觀察著劉恒的臉色,見到劉恒雖然點頭,但是卻並沒有在意他所說的話,顯然,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
這時候他頓時反應了過來,劉恒想要聽的並非是這些,這一次劉恒與其說是讓劉啟舉薦,還不如說是在考驗劉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