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的是,跟喬玄一塊主考的兩位考官,其中一位跟喬玄一樣,乃是大漢九卿之一,廷尉張恢。
而這個張恢,正是張小娘的父親。
自打張小娘的身份暴露之後,在岐山已經呆不下去,張恢便將她給接了回來,此時的張小娘,正好也在京都之中。
最關鍵的是,張小娘回來之後,張恢從她的口中聽到最多的,也是這個林正的名字,隻是他沒有喬玄在岐山消息靈通,因而並不清楚林正的事情,僅僅隻是知道林正乃是岐山最傑出的後輩弟子罷了。
身為法家的張恢,卻沒有喬玄那般眼中的門戶之見,他的眼中僅僅隻有規矩二字。
看他那弟子晁錯便可知曉,晁錯雖然是他的弟子,但是在法家卻沒有受到任何的優待,林正雖然是寒門子弟,但是能夠走到今天這一步,已經足以讓張恢刮目相看。
因而在得知女兒中意林正之後,張恢反而樂見其成,若非因為他乃是主考,身份敏感,否則的話他一定要親眼見識見識這位儒家的青年才俊。
雖然法家跟儒家的關係不對付,但是身在朝堂之中,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林正如今聲勢正隆,而且前途無量,張恢自然不想錯過這麼一個佳婿。
張恢跟其他人不同,他原本也是起於微末,家裏更是以醫學傳家,經常跟百姓打交道,因而對於寒門子弟,張恢並沒有太大的排斥感。
否則的話,晁錯也不會拜入他的門下。
不過這個時候張恢卻沒有一丁點想要幫助林正的意思,雖然林正目前的情形看起來似乎並不太好,但是張恢身為法家弟子,最重視的便是法,他自然不可能因為一個林正而破壞自己的原則。
至於最後的一位考官,竟然是一位皇室子弟,乃是當今文帝的次子,梁王劉武,同時他也是朝廷九卿之一的宗正,掌管皇室弟子的一切事物。
劉武雖然是文帝次子,但是因為他頭上還有著太子劉顯,因而他在朝堂並不受人重視,雖然被封為梁王,但是卻並沒有就藩,而是留在京都,甚至還入朝為官。
說起來這位劉武跟林正也能夠搭上那麼一點關係,那便是他乃是當今竇太後之子,而竇太後的侄子竇彭祖,跟林正因為稷下學宮名額一事交惡。
林正更是將竇彭祖拉攏的何休給廢掉,雖然並非是林正動手,但是卻是因為林正,更重要的是,林正進入龍脈試煉,使得龍脈試煉今年內無法再進入。
而原本要進入龍脈試煉的,便是他這位皇次子劉武。
此時劉武雖然並沒有注意到林正,但是林正的名頭實在太過響亮,就算他想不注意也不行,因為這個時候,考場中大半的真氣,竟然同時向著林正所在的地方彙聚而去。
顯然,這是其他考生開始針對林正的舉動,而林正這個時候不慌不忙,體內的浩然正氣驟然迸發,將所有的真氣給阻擋在外,不讓他們影響到自己答題。
可是林正的修為也不過隻是剛剛突破大儒師而已,麵對成千上百個同境界的真氣,林正就算再怎麼厲害,也沒有幫忙將他們完全的擋住。
很快,林正的額頭上麵露出一抹汗漬,這時候,坐在林正對麵的羊勝卻是發出了致命一擊,這一擊宛如一條毒蛇一般,直指林正的要害而來。
林正神色一凜,心中卻早已經有了戒備,這個時候林正也不再客氣,體內的劍意噴薄而出,於此同時,他體內的浩然正氣,在他的身體四周形成了一座小山,使得所有真氣都被阻攔在小山外麵。
“劍意氣象,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氣象,竟然還是登堂入室的劍意氣象。”坐在主考席位上的三位主考紛紛臉色一變,其中梁王劉武更是脫口而出道。
“這等劍意幾乎不弱於一位劍道宗師,這小子小小年紀,劍道修為竟然如此之深。”張恢此時也是一臉驚訝的看著林正。
倒是喬玄早已經知曉,不過在真正見到林正的劍道修為之後,喬玄還是忍不住讚歎了一聲。
如今的林正可是以一己之力對抗上千位考生,雖然跟之前那力壓整個考場的宰相還略有不如,但饒是如此,已經足以能夠看出林正的不凡。
數千道真氣並沒有對林正造成任何的影響,反而因為林正的劍意氣象,使得他們的真氣被猛烈的撞了回去,一時間考場中悶哼聲此起彼伏,顯然,他們也沒有料到林正的劍意竟然如此的強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