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洞簫哀聲(2 / 2)

林正被少女吸引,倒也不是全然因為對方的美麗,更多是詫異,況且這位少女,他還“認識”,正是常常和喬瑩一起出行的董白。

此女總是躲在喬瑩的身後,一副怕生的模樣,顯得小巧可愛,惹人憐愛,鮮少見她獨自行動,還是出現在人跡罕至的石碑林,平素可沒有弟子會來這裏。

原本還打算離開的林正頓時打消了念頭,他厚著臉皮,大膽的站在董白身後,注視著此女的動作,好奇她要幹嘛。

幾息之後,董白停下了腳步,在不遠處的岩石邊駐足,她從自己白皙的衣袖中拿出了一根玉質的洞簫,一尺多長,晶瑩剔透的材質,看上去十分名貴,不是凡俗之物。

隻見董白將洞簫放在了自己嬌豔的櫻唇上,輕啟玉唇,一陣悠揚的縹緲之聲,從玉質的洞簫中傳來,滌蕩深遠,宛如煙霧,絲絲縷縷,纏繞在聽者的心頭。

從洞簫那孤寂浩渺的聲音中,讓人感覺自己時而身處山野,鬱鬱蔥蔥,青山綠水,時而泛舟江州,大河滔滔,滾滾東流。

淡淡的哀傷充斥在洞簫聲,宛如秋意蕭條,草木衰頹,涼風入夜,明月之夜,月朗星稀,充滿一陣肅殺的氣息。

雖然董白的年紀不大,但那一手洞簫之音,卻叫林正十分佩服,心生敬意,居然比他在中秋詩會上時聽見的琴簫合奏更加具有感染力。

不光是人,連木石似乎都被洞簫之音給吸引了,不遠處,一塊半人高的岩石突然裂開了一道細縫,慢慢化作人形,正是石馗,它慢慢走到董白的身邊,盤腿坐下,安靜的聽著洞簫。

看得林正大為吃驚,想不到石頭化身的石馗居然會被董白的洞簫給吸引,但這洞簫之音,天籟之聲,確實出乎他的預料,一時間,情難自己,心生感悟,不由沉吟道。

“青山隱隱水迢迢,

秋盡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橋明月夜,

玉人何處教吹簫。”

這一首詩,正是如此應景,林正有感而發,想到念到,他的詩句一出,驚動了一旁的董白,後者微微皺眉,孤寂浩渺的洞簫之音卻沒有因此而斷絕,依舊悠揚。

幾分鍾之後,董白才放下了嘴裏的洞簫,她回頭看向了不遠處的林正,輕聲的問道:“你是誰?”

“啊,不好意思,在下林正,論語樓的弟子,打擾到姑娘了嗎?”

愣了楞,自感有些失禮,林正摸摸後腦勺,不好意思的笑道。

“沒有,我隻是隨便問問。”

說罷,董白沒有再理會林正,轉身看向石馗,笑道:“石頭大叔,我來看你了,你最近過得怎麼樣。”

石馗坐在地上,它模糊的五官上,裂開的嘴巴掛起一道弧線,似乎在微笑,翁聲道:“石頭的生活有什麼變化,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都是如此。”

董白看著石馗,興趣盎然的坐在它身邊,露出了親昵的笑容,笑道:“石頭大叔難道不會感覺無聊嗎?如果一直一個人,小白肯定寂寞死了。”

“雖然被大聖人點化,開啟靈智,但我和你們人類不同,沒有那麼多的七情六欲,不念不想,不嗔不怒,不貪不求,孑然一身,不為外物悲喜,一直如此。”

石馗翁聲翁氣的說道。

“真好呀,如果小白也能做一個石頭就好了,不悲不喜,石頭大叔能夠借我靠一靠嗎?”

董白麵露向往之色,不由挨近了石馗,開口問道。

“石頭不會主動接近別人,卻也不會接受別人的靠近,你願意靠就靠吧。”

石馗一動不動的坐在地上,語氣不改。

見狀,董白背靠著石馗,假寐起來,後者閉上了眼睛,依靠此模樣,重新化作了石塊,一女一石,看得林正詫異不已,他忍不住出言提醒道。

“姑娘,秋冬交替,天氣漸涼,你還是小心一些,莫要染上風寒。”

“不會,石頭大叔身上很溫暖。”

董白突然睜開眼睛,看向林正,回答道,轉瞬又變成假寐的狀態,似乎打算就此睡去。

林正撓撓頭,他抬頭看了看天空,正是豔陽高照,在此小憩,倒是無傷大雅,隨即打消了勸住董白的想法。

他感覺此女甚是奇怪,思維想法不同常人,居然可以用洞簫之聲喚醒沉睡的石馗,不過董白似乎不喜歡和人接觸,林正不想自討沒趣,他瞅了兩眼,帶著疑問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