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眾人收拾完畢,跟隨公孫龍進入了岐山學宮,除了林正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進入學宮內部。
有著公孫龍的帶領,守門弟子恭敬得放眾人進去,他們大都懷著友善的笑容,很高興有新的師弟們加入岐山。
和其他書院或學宮相比,岐山每年招收的弟子並不多,今年隻有區區十二人也算少見的情況。
眾人都是一臉好奇,四處張望,四周來來往往的弟子也好奇的看著他們,有的人還揮手致意。
“想不到岐山學宮內部的靈氣更加濃鬱,是外院的幾倍呀,怪不得每年那麼多人削尖了腦袋,一個個都拚命往岐山上麵擠,不說別的,單憑這修行的速度,可能都是外麵的十幾倍呀,這樣修煉幾個月,說不定我都要進入儒師境界了。”
沈淩小聲的和眾人說道,一臉高興,因為他老爹沈泰嶽一直希望他可以加入岐山學宮,他上麵兩個兄長雖然成器,但是在天賦之上,還數沈淩最厲害。
聽見後麵的吵鬧聲,公孫龍不由回頭看了一眼,沈淩立刻噤若寒蟬,尷尬的摸著後腦勺,一臉傻笑。
“哼,馬上就要去天道殿了,還如此嬉皮笑臉,若教八門柱見了,成何體統。”
“老古板”
心中暗暗道了一句,沈淩閉口不言,默默跟在繼續走。
整個岐山學宮的建築布局和迷宮無異,蘊藏了易經八卦的奧妙,若是第一次進入,沒有地圖或是他人帶領,十有八九會迷路,迷失其中。
一炷香的時間之後,公孫龍將眾人帶到了岐山的總部天道殿,天道殿乃是岐山學宮除了杏壇之外,最莊嚴的建築,沒有過多華麗的裝飾,古樸森嚴。
地板全是堅硬的大理石鋪成,牆壁兩則皆是長明燈,即便是晚上,也能亮如白晝,不會被黑暗所覆蓋。
在道路兩旁的浮雕和銘文充滿了繁複和神秘的氣息,那是各種禁製陣法,妄圖闖入者,立刻會遭受到無情的絞殺。
天道殿的正門緊鎖,古銅色的大門上有兩個虎頭銅環把手,在大門左右,各立了一個騰龍的雕像,盤尾而立,張牙舞爪,麵目威嚴,那雕刻的功夫鬼斧神工,看上去栩栩如生,具有某種神秘的力量,正是八門柱石磯先生月遊星的手筆。
如果不是宮主主持,一般情況下,學宮是不會使用正殿的,尋常事宜都是在側殿討論,八門柱和十三樓主正是在側殿等待眾人到來。
剛剛踏入天道殿,眾人就感覺到了一個威嚴之氣傳來,立刻不由心生肅穆。
公孫龍在側殿門,尚未進入,就朗聲抱拳道:“在下公孫龍,按石磯先生的命令,將通過弟子試的外門弟子帶來了。”
“進來吧。”
氣浪滌蕩,一股肅穆威嚴的聲音從深幽的房間內傳來,林正抬眼望去,裏麵隱約間,有燭火光閃爍。
躬身行禮,公孫龍領著眾人進入天道殿側殿,停步在中央,林正等人緊隨其後,才踏入幾步,他們就感覺了一道道目光傳來,或微笑,或犀利,或好奇,或玩味,神情各異,給了眾人不小的壓力。
側殿裏麵的人不少,高台之上有三人,分別是八門柱的石磯先生月遊星、長公君夏侯勝、麒麟子聞仲三人。
本來八門柱之一的烈君孔霸也回到了岐山,不過他向來獨來獨往,不愛參加這種岐山事務,作為孔聖的直係血脈,其他人自然不好多加幹涉,隻好由他的性子。
在側殿的左右,則是管理著岐山十三所經樓的十三樓主,儒家立身的典籍共有十三本,號“十三經”,以此聞名,故建十三樓。
“弟子……參加八門柱、十三樓主諸多先生。”
林正等人恭敬的行著大禮,高聲道,態度莊嚴。
一改和藹,月遊星目光淩冽,透著一股睥睨浩然,掃過眾人,叫後者們紛紛感覺進入了冬天,涼意漫上心頭,他中氣十足道。
“好,無需拘束,你們既然已經通過了弟子試,便擁有成為岐山弟子的資格,自從本屆學宮宮主孔騰上任之後,自感我們岐山弟子一代不如一代,失去了上進求學之姿,特此創立了外門製度,設立弟子試,進行二次選拔,已有五屆。”
“這一次的試煉,格外嚴格,充滿了諸多意外,你們能夠完成,說實在的,叫我十分欣慰,而且你們關於聞香教的發現,對學宮有重言的作用,你們在曆屆弟子中,可謂優秀,各個是精挑細選,希望你們日後可以振興儒家,匡扶天下正道。”
飽受了種種危險,甚至是生死危機,現在眾人聽聞此言,十分高興,之前一切的努力總算沒有白費,能夠得到八門柱的讚揚,一般的弟子可沒有這個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