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小兒的撫育(3)(1 / 3)

給嬰兒添加輔食,應從少量開始,待其適應後再逐漸增加到全量,應先加米湯、菜葉、蘋果汁等流質食物,以後再加半流質、軟食,最後過度到固體食物。加輔食應先添加一種,其習慣這種輔食後再添加第二種。

14.嬰幼兒飲食忌缺鋅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雖然在人體中的含量很少,隻有1.4~2.3克,但其功能非常重要,嬰幼兒缺鋅會引起嚴重的後果,不僅會導致生長發育的停滯,而且會影響嬰幼兒智力的發育。嬰幼兒缺鋅最常見的症狀是厭食、導食癖和生長停滯。若在胎兒和乳兒期缺鋅,就會造成智力發育障礙。

為給嬰幼兒補充鋅元素,乳母的膳食必須注意平衡,多攝入含鋅較多的食物,如除魚以外的海產品。不同月齡階段的嬰幼兒對鋅的需要量有所不同,出生至半歲嬰兒每日需要鋅1.25毫克。除母乳供給吃奶的孩子外,不吃奶的孩子還必須合理調配膳食,多吃含鋅較多的食品,如肝泥、肉泥及強化了鋅的嬰兒營養米粉等。

15.牛奶喂養小兒忌加糖過多

嬰兒喝牛奶加糖,不僅是為了甜,而主要是因為牛奶中含糖不足,滿足不了小兒的需要。每100毫升牛奶中含蛋白質3.5克,脂肪3.5克,糖4.8克,其中糖提供的能量僅占總能量的30%,左右。這對小兒來說不如人奶理想,需要加糖來補充能量。

具體的方法是100毫升牛奶中加5~8克的糖,即5%~8%的濃度。一湯匙可裝15克糖,1/3湯匙的糖就是5克。也可以按500毫克牛奶加糖25克左右計算。有的父母在給小兒喂牛奶時不注意加糖比例,隨便加一些糖,這是不對的。因為在牛奶內加糖多少直接影響小兒的消化功能。

有的母親在母乳不足時,喜歡用高濃度的糖水或加糖的牛奶喂嬰兒,這樣做會引起孩子患腹瀉、消化不良、良欲不振,以至發生營養不良。嬰兒食用高糖的水和乳,還會使壞死性小腸炎發病率增加。這是因為,水和乳中的高濃度的糖會損害嬰兒的腸粘膜。糖食入後在腹腔發酵後產生大量氣體造成腸腔充氣,腸壁不同程度積氣,造成腸粘膜與肌肉層出血壞死,重者還會引起腸穿孔。患者多有腹脹、嘔吐,大便先為水樣便,後出現血便。

因此,不要用高濃度糖水和加高糖乳汁喂嬰兒,如有必要,可配製不太濃的奶粉進行喂養。加糖過少,低於5%,就會使小兒熱量不夠,造成營養不良,所以,牛奶加糖喂養小兒,不能加糖過多或過少。

16.嬰兒輔食忌太鹹

食鹽是嬰幼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物質之一,也是輔食中常用的調味品。輔食中適當加點鹽,可使味道鮮美,促進食欲。但由於嬰兒的腎髒發育尚不成熟、排鈉能力弱,不能像成人那樣濃縮尿液以排出大量溶質,如果吃的食物太鹹,就會使血液中的溶質含量增加。腎髒為了排出過多的溶質,就要彙集體內的大量水分來增加尿量。這樣一來,不僅加重了腎髒的負擔,也會導致身體脫水。同時,嬰兒長期吃過成的食物,使體內銷離子增多,會造成鉀離子隨尿排出過多,從而易引起心髒、肌肉衰弱。

此外,食鹽過多,可得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疾病。美國某醫療組織調查學齡兒童,發現這些兒童在嬰兒時期多吃罐頭裝的鹹食品,他們之中有11%的人在10~13歲就患了高血壓病,故為了預防疾病的發生,嬰兒食物不宜太鹹。

17.給新生兒喂奶粉忌過濃

有時因產婦某些情況,需要人工喂養新生兒,最好給新生兒喂牛奶。如果沒有牛奶,也可用全脂奶粉代替牛奶,但喂新生兒奶粉不可太濃,若太濃新生兒不容易消化,會經常引起腹瀉。而且奶粉中含有較多的鈉離子,若這些鈉離子沒有適當地稀釋,而被新生兒大量吸收,就會使血液中鈉含量升高,對血管的壓力增強,致使新生兒血壓增高,極易引起新生兒腦部毛細血管破裂出血,出現抽筋、昏迷。因此,給新生兒喂奶粉,不可過濃,但也不可太淡,太淡會造成營養成分不足。

給新生兒配製奶粉的比例按重量應該是1:8或按容量1:4計算,即1克奶粉加8克水或1份奶粉加4份水。這樣配製出的奶液相當於新鮮奶的濃度。調奶粉時要先放在碗裏,用冷開水調成濃漿狀,再加熱開水稀釋到要求的總量。使用時,再按新生兒不同階段對濃度的需要,決定應加的水和糖量,配好後用文火煮沸3分鍾,晾溫後再喂給新生兒。

18.忌用煉乳作嬰兒的主食

煉乳是用鮮牛奶經加熱濃縮,使水分蒸發製成的。一般煉乳的體積隻是原牛奶的一半,如加一倍的水,又可變成牛奶。

煉乳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了40%的糖,含糖量大大高於小兒身體的需要量。如把甜煉乳加1倍水稀釋,其蛋白質、脂肪的含量與牛奶一樣,適合小兒食用,但甜度太大難以人口,必須再加4倍的水,把含糖量稀釋到10%以下。這樣,煉乳中蛋白質和脂肪的含量卻隻有2%以下,遠遠滿足不了嬰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因此長期用煉乳哺育嬰兒,會使嬰兒營養不良、貧血、水腫、抵抗力降低,易患各種疾病,影響生長發育。所以,不宜用煉乳作嬰兒的主食,應以牛奶做嬰兒的主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