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優身受孕(1)(1 / 3)

遺傳與優生

一、優生始於擇偶

隨著人們對優生學認識的深化,對配偶的選擇已不局限於品貌端莊、身體健康,而是更加重視遺傳素質和其他的因素。因為擇偶不僅僅是男女的結合,個人的幸福問題,而是關係到後代的素質和民族的強盛。所以說,青年男女選擇對象是很需要有科學性的。

那麼選擇什麼樣的對象最佳呢?當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標準,從優生的角度,科學地擇偶,對您後代的智能、體格等各方麵會更加有利。希望廣大青年朋友們能從以下幾個方麵考慮:

(1)家庭史

如果父母雙方或一方有遺傳病,那麼他們的子女或部分子女就會承襲該遺傳病,而且還會按遺傳病規律一代一代地延續下去。比如,一個母親如果患了“先天性肌強直”,到了第四代時就有10個患此病者,到了第五代就會增加到19名患者。有人調查了近50萬人,發現智力低下、癡呆、白癡和精神病四種遺傳病中,父母都患病者所生的子女發病率達73%,如果父母一方患病者子女患病率達39.4%,而父母均無病的子女發病率隻有0.25%。有的人表麵上看和正常人一樣,但卻帶有遺傳病的基因(隱性遺傳),雖然本人不發病,但可以遺傳給下一代,使其發病。因此青年男女在選擇對象時,不但要注意對方已經表現出來的遺傳病基因症狀,還要注意到遺傳病攜帶者。可以通過觀察對方家庭中是否有遺傳病患者,或者雙方本人通過醫學診斷,如果是遺傳病基因攜帶者,就不要選擇。

(2)擴大擇偶區域

過去由於人們對優生科學不夠了解,思想比較愚昧,認為親上加親是最好的姻緣。於是一個個狹窄的通婚圈造成了一幕幕的人間悲劇,實在讓人觸目驚心。我國雲南境內的基諾族,有許多村落由於他們世世代代有近親通婚的習慣,人口一直不蕃。曆史上曾相當聞名的少妞上塞,如今隻留下一座空空的宅基。在厄瓜多爾多亞遜地方,居住著與世隔絕的阿烏卡人。由於他們隻能在近親內結婚,因而造成種族退化,瀕於滅絕。在他們中間,先天不足、智力低下、矮子、多指(趾)等畸形到處可見。這是由於近親結婚,夫妻二人攜帶有相同的隱性致病基因,故而造成子代發病。

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證實,近親結婚子女患智力低下、先天畸形和遺傳性疾病要比非近親結婚子女高150倍,近親結婚子女的死亡率是81‰,而非近親結婚子女的死亡率隻有24‰。

所以說,在選擇對象時要盡可能地擴大區域範圍,可以跨縣、跨市、跨省、甚至跨出國籍(當然這隻能是少數人)。社會上曾流傳說:“南方人和北方人結合所生的孩子聰明。”這種說法不無道理,優生理論認為:血緣關係越遠的婚配,他們之間相同的致病基因越少,其後人患遺傳病的可能性也很少。因此,他們所生的後代多數比較聰明且身體健康。

(3)無性病

有些性病如梅毒、淋病等不但對人體健康有害,而且能夠直接影響後代健康,必須加以重視。例如:如果一方患梅毒病,婚後通過性生活就會傳染給對方使其患病,當婦女懷孕時,那麼梅毒螺旋體就會通過胎盤侵入胎體,造成流產、早產、死胎或出生後造成先天性梅毒兒。還有,淋病會引起新生兒濃眼病,致使患兒失明。這就要求在擇偶的時候,要盡量選擇身體健康無性病的人為伴,這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預防方法。

(4)取長補短

一個人的智慧與能力是與遺傳有關的,因此選擇配偶最好在智力和能力方麵的差項中以不相同為好。比如:一位女性的文學水平較高,語言表達能力強、或擅長音樂、舞蹈,那麼她就應該選擇一位數學能力強,具有抽象的邏輯思維和分析思維能力的伴侶,這樣的互補比較好些。我們知道孩子的特點來自於父母的遺傳,父母將自己各自的優秀基因遺傳給後代,使其子代獲得父母各自一半的優勢而變得更加聰明。同時在胎兒期及出生後,父母還可以利用各自的所長,對胎兒和出生後的孩子施之以教育,豈不更好?此外我們每個人的外表特征也有所不同,有的美、有的醜、有的胖、有的瘦、有的高、有的矮、有的白、有的黑等等,各自都存在著某些不足,那麼選擇對象的時候也要全麵比較一下優、缺點,盡量做到“取長補短”。比如:長相差一些的可以選擇長得漂亮一些的,身材矮小的可以選擇身材高大些的,較瘦的人可以選擇較胖的人。這樣就可以彌補雙方某一方麵特征的“缺陷”,使其子代能較為均衡的發育。

(5)優者配優

積極優生學認為,若優秀者與優秀者相婚配,會使後代一代更比一代強,從而培養出更優秀的人類個體。從古今中外的優秀家族的家族史中不難看出,如世界聞名的巴赫家庭八代136人中,就有50個男人是著名的音樂家。

我國南北朝著名的科學家祖衝之,他的兒子祖恒之、孫子祖皓都是機械發明家,又都是著名的天文學家和數學家。還有人發現年齡與後代智能有著很大關係,他們認為父親年齡在30~40歲、母親的年齡在25~29歲時出生的孩子優秀者最多。

上一章 書頁/目錄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