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隆武帝遇害駕崩(1 / 2)

張天佑下令手下退後,自己打馬前行,鄭成功已經獨自騎馬在前麵等他。

這可是民族英雄,當即一拱手熱情的道:“一路而來,久聞忠孝伯大名,如今一見榮幸之至!”

鄭成功上下打量他一眼:“你就是信函中所說的張天佑,真是少年英傑,這麼年少就成了沐國公的幹兒子準女婿,不過怎麼說你是憑借妖術迷惑了國公?”

“此乃小人謠言,當初科技神附體於我賜下神器,眾軍士親眼得見,豈是什麼妖術!”

鄭成功嘴上客氣,心中卻是認定這少年就是個裝神弄鬼之徒,要不是顧忌對方的身份,早就開口怒斥了。

也不再糾纏這個問題,發話道:“那信函你也看過了,沒想到沐國公的侄兒居然投靠韃子,還想將你置於死地,如今局勢險惡,朝貢就免了,你速度回去報告你義父,當厲兵秣馬準備迎戰韃子,保我大明江山!”

聽鄭成功這麼一說,張天佑當即試探道:“感謝忠孝伯識破小人奸計,既然鄭太師已經打算投清,敢問大人何去何從?”

“韃子逼死我娘,此仇不共戴天!父親糊塗投敵,既然忠孝不能兩全,我身為忠孝伯,當然忠字當頭。”

雖然知道鄭成功對明朝忠心耿耿,還是有點失望,轉移話題道:“這千總說不知道隆武帝是死是活,如今到底是個什麼形勢,還請示我。”

鄭成功滿臉悲憤,將形勢介紹一通。

清軍攻入福建,隆武帝聲言要親自北伐,以挽頹勢。

總領大軍的鄭太師隻想割據福建,獨享一方,理也不理,更是將力勸出兵的鄭成功安排到後方處理雜務,不讓他參與軍事。

後來鄭成功得聞,明朝老臣,隆武帝的禮部尚書黃道周眼見鄭氏家族按兵不動,軍隊諸部怯懦觀望,憑一腔忠義,自己出錢,加上朋友資助,僅帶萬餘兩白銀,攜數名弟子慷慨出征。

福建各地義民聞之而附,近萬人加入他的指揮之下,隆武帝非常感動,流涕送行。

由於人、財、物皆在鄭太師掌握之中,隆武帝隻能給這位老忠臣一百道空白委任狀,沒能拔給他一兩軍餉和一個士兵。

黃道周武器缺乏,竟然組織“扁擔軍“迎戰清軍,這支拚湊起來的軍隊,全無作戰經驗,又沒有援兵,還被黃道周的學生出賣,最終被預先設伏的清軍各個擊破。

黃道周手下僅剩三百人,戰馬十匹,仍舊義無反顧往前衝殺,一戰全部覆沒,他自己被擒誓死不降。

洪承疇親自來勸降他,還被他寫詩嘲諷,最終慷慨就義。

張天佑聽得驚心動魄,目瞪口呆,心中對黃道周的敬佩真是滔滔江水,不管怎麼樣,對方居然敢組織“扁擔軍”對抗韃子,這一腔熱血就值得欽佩,隻是這種無畏的犧牲當真是見仁見智。

自穿越以來,他就對儒學不屑一顧,如今聽聞這個儒家高官的壯舉,心裏百感交集。

據說東林黨魁錢謙益,滿清入關以後,在明弘光帝處求的禮部尚書位置,清軍逼近南京時揚言自殺殉國,然而剛下水就說“水太冷,不能下!”之後大義凜然的投降滿清,鬧出一出喜劇。

這兩人都是儒學大師,做人的差距怎麼這麼大呢?

看來所謂儒學宣揚正氣也是藿香正氣,清軍入關以來,投降的儒生絕對超過了有骨氣的儒生無數倍,以後借助儒學弘揚正氣,還是有點實際內容才行,別光是書麵宣傳然並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