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我兒子是如何成為少年學者的(2)(2 / 2)

卡爾5歲時就跟我去過波茨坦和柏林,並經由普列格尼茨千裏迢迢穿過梅克倫堡直到羅斯托克、瓦爾內明德和多伯倫,在天氣惡劣並有中級風暴的時候還出海去參觀貿易和航海,然後越過路德維希斯盧斯特到了阿爾特馬克,在那裏的鄉下住了幾個星期。所到之處,社會各界人士和居民都把他當作自己心愛的孩子來看待,人們發自內心地喜歡這個小小問題家,並十分樂意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回答他提出的問題,這樣就為他的語言學習和重要信息的積累提供了寶貴的財富,而這些東西就算我們成年人都是很少能擁有的。

在這裏,我必須特別強調一點,我們做父母的必須對事物有正確的認識,這樣,孩子所了解的事物才能是正確的,不帶任何偏見的。如果我們拿不準,就會和卡爾一起去請教那些學識淵博的人。

卡爾6歲時,我和他在德累斯頓逗留了6個星期,讓他充分了解這個地方的美麗風光和周圍景物,尤其是那些藝術珍品,通過不斷觀察和反複討論,提高他的品位。而在萊比錫、波茨坦、柏林或其他能看到美好景物的地方,我已經開始提防他出現幼稚的喜好,喜歡那些色彩豔麗的圖畫,那是對他不利的。在我們參觀德累斯頓美術館時,尤其是進了意大利展廳,置身於那些古董和藝術品之中時,我仔細講解並且告訴他,對任何東西都要公正客觀地進行評價。自那以後,我從未發現他對任何一件藝術作品做出過愚蠢的判斷,而那種愚蠢的判斷是我們常常會聽到的,甚至一些已經長大的孩子也會這樣。

在德累斯頓的時候,一旦天氣好轉,我們就去參觀薩蘭德以及整個撒克遜瑞士。我曾不止一次去那裏欣賞美麗的景色,這次我還拿了一本旅遊地圖,並請了一個向導,因此我們沒有錯過任何值得一看的地方。那些地方猶如人間天堂,給成年人以美的享受,更讓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大飽眼福。我們觀賞了各地的美景,這些地方包括沙安多、洛門、萊布施勒、大奧瓦爾德、庫斯托爾、巴斯琴、普羅比施塔、溫特貝格、庫尼格施泰因、利林施泰因、鬆嫩施泰恩和皮爾尼茨。

上麵提到的那些地方,以及在那裏看到的一切景物,我都會把它們的名字明確地告訴卡爾,我們一遍一遍地說,一遍一遍地讀,並就對一些事物的看法交換意見。我們的向導、朋友和熟人也會跟我們分享他們的觀點。卡爾會把在旅途中發生的一切都告訴他的媽媽,以及他在梅澤堡、哈雷和萊比錫的老少朋友們,還會寫信告訴他在遠方的知己。他就這樣不遺餘力地,充滿智慧而真切地表達著自己的見聞和感想。

這樣做的益處,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因為一個人對不同事物的名稱和特性了解得越多,他傳達給別人的信息就越清晰到位;頭腦中存儲的信息越多,就越能更好地引導他自己去搜尋、比較、區分、選擇、升華,也就是能不停地運轉和思考。所以,一個人思考得越多,就越會思考。如果我們能教會孩子在說話做事之前先進行思考,那他將會受益終生。

習慣於思考的孩子,時時刻刻都在學到更多的東西。也許一開始,有些事情對他來說比較難以理解,但他的求知欲會變得更強(我想說的是,受過正確教育的孩子遇到不理解的問題,會想盡一切辦法去尋求答案),至少他會設法記住它們,默默地繼續努力,直到弄明白為止。他會竭盡全力去谘詢、調查、探聽一切與之有關的內容。在這個過程中,他也許又會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問題,但不管怎麼樣,他總會找到一些線索和細節給他以啟示,幫助他弄明白他以前不理解的問題。然後,他把全部的精力再投入到新的問題上。他努力讀書,並不斷地向父母、老師、朋友和玩伴谘詢。總之,他秉承著學無止境的思想,辛勤耕耘,最終收獲了鮮花和掌聲。

重要的是,在早期就要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讓他認識一些事物,熟悉它們的名字和特征。這樣,他就能夠輕鬆正確地表達對它們的看法,還能聚精會神地傾聽大人的談話,而且在傾聽的過程中,他不會因為聽不懂那些名稱而覺得無聊,不會犯困,不會有愚蠢的舉動,也不會產生幼稚的想法,換言之就是,不會表現得不得體。當他對事物了解得越多時,他對人們的談論內容就會越感興趣。一旦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他的興趣就會大增,因為對他來說,這部分內容是全新的,他想了解,而且必須要了解。他的習慣性思考會持續下去,直到完全把事情弄明白為止。

一個孩子長到10歲,有3650天的時間,按一天10個小時計算的話,就是36500個小時。如果能不斷地跟他交流思想,或麵對麵教給他一些東西,那麼,孩子能學到的知識將是不可估量的。

因此,我有一個堅定的信念,那就是,如果我們懂得如何正確教育孩子,並且能夠打破常規,願意去嚐試,那麼,即使一個資質平平的孩子也有可能獲得很高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