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0章 培養孩子愛的情感(2)(1 / 2)

3. 誇大子女不正當的行為隻會給他們帶來苦惱:假定一切過錯都是由於子女的不良行為導致的,而作為父母卻毫無責任,這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要知道,大多數家長的命令,都隻是為了自己的方便,並不是為矯正孩子的錯誤。

4. 不必用強製的做法教育“問題”孩子:忍耐、自我克製、同情以及對孩子情緒的足夠認識,再加上靈活選擇適當的方法,做到這些就能夠幫助我們完成對孩子的教育。

5. 把平等、自由的法則推廣到教育上:強迫不能完成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培養同情心,反而隻會引起孩子的對抗和憎恨情緒。

6. 對孩子道德的培養必須通過情感教育來實現:如果你的精神狀態能使孩子感到應該這樣做,使他熱愛善行、憎惡罪惡,如果你能喚起他心中一種高尚的願望,讓富有同情心的衝動去改變自私的衝動,那麼等到這些正確的行為變成自然的、自發的行為時,你就完成了對孩子的道德培養。

7. 必須對孩子進行科學教育,尤其是關於生命自身的科學教育:生命科學中的很多道理和其他科學是共通的。知道其中之一,就能夠舉一反三。此外,生命科學還提供給了孩子最適合的訓練,因為生命的運動是每一個人都具有的。

8. 生命科學是打開其他科學的鑰匙: 生命科學給予其他科學某些重要的概念,沒有這些概念,就不會有其他科學。比如“力”的概念,比如“有機性”的概念,人們最初都是通過自身生命來理解它們的。

9. 生命規律的知識比其他知識都重要: 生命規律不隻是一切身心過程的基礎,也是社會中政治、經濟一切往來的基礎。對個人和社會行為的調節須依賴於對它們的了解。

10. 生命的規律從本質上講是一致的:不研究它簡單的表現,就無法正確理解那些複雜的表現。明白這一點後,我們也就可以發現,兒童們渴望的戶外活動和青年們積極追求的那些知識,不過是他們日後運用的素材,那些素材有一天會幫助他們完成偉大的活動。

11. 繪畫的作用:越來越多的人承認繪畫對心智培養有重要作用。

12. 尊重孩子的興趣:許多父母會把孩子的愛好看成是對時間和精力的浪費,認為與其這樣,還不如抄寫字句或背誦乘法表更有用。事實卻恰恰相反,做感興趣的事對於孩子思維的訓練有重要價值。

13. 實物教學:實物教學應采取和書本教育不同的辦法,並且應該擴展到更大的範圍,更長的時間。實物教學不僅僅限於室內的東西,還應該包括田野、樹叢、高山等自然的事物。

14. 自我克製的能力需要引導--教育的工作要順其自然,孩子性格中存在的缺陷要交由自然處理。防止輕率行為的唯一辦法就是讓他承擔相應的後果。

15. 關心孩子的身體:那些急於培養兒童心智而不顧他們身體的教育者,可否舉出一個例子證明社會上的成就是要依靠強灌知識才能取得的呢?

16. 切勿急於求成:心智和身體一樣,超過一定的速度就不能吸收。如果你給它的知識過多過快,使它無法吸收,不久它就會流失掉。更壞的是,這個辦法還使學習在孩子眼中變得可憎。

17. 交流育兒經驗:在茶餘酒後或類似的交際場合,可有誰聽人談起養育兒童的事呢?也許他的書架上有《農莊手冊》《獵人情況》等,而唯獨沒有管理和教育兒童的書。

18. 教育需要付出:通常來講,目光短淺、缺乏同情、感情易怒的家長是很難教育好孩子的。教育是一項需要長期付出的勞動,它需要許多經曆和自我犧牲,但這種付出卻關係到孩子將來的幸福。

19. 教育別人,先要教育自己:一個教育者在分析孩子們的動機之前,要先分析自己的動機。分清哪些內心的想法是由於做父母的真正關懷,哪些則是出於自私、好安逸、想壓服的衝動。在教育孩子時也要進行對自己的教育。在心智方麵,我們必須學好那門最複雜也最簡單的學科--孩子和自己在社會中所表現的人性及其規律。

20. 成年男女的心智發育,隻有在他們好好地盡了父母責任時才算完成。自然的安排就是這麼巧妙。

21. 教育是漫長的:正確地進行教育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它是一項漫長和複雜的事業。粗糙、輕率的家庭管理作風是不可取的。唯有最不開化的野蠻人才會想用打幾下、罵幾句的懲戒方式來教育孩子。

22. 必須作一些教育的準備:這需要教育者的鑽研、機智、忍耐和自我克製。

23. 讓孩子學會自治:管教的目的不是為了培養一個要讓別人來管理的人。如果你的孩子命中注定要過奴隸的生活,那你無論怎樣讓他在兒童時期習慣於屈服也不過分;而如果他注定成為自由的人,那就應該在兒童時期讓他們學會自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