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帝末年孟夏晦日前夜,帝都平陽籠罩在沉沉暮色之中。
星垂平野,夜闌人靜,夜空中北鬥七星分外明亮,四野蟲鳴幽幽、蛙聲陣陣。
一顆流星拖著長長的尾跡突然劃破西北天幕,原本靜寂的西北天幕上隨即連續迸發出十餘顆耀眼的流星。
夜空中星隕如雨,璀璨的流星光芒不僅照亮了大片天空,也映亮了蒼茫四野。
平陽城垣的輪廓在閃爍的星光中忽隱忽現。
……
平陽東郊的曠野中巍巍矗立著一座高台。
高台台頂的一排大石柱,在閃爍的星空下顯出幾分神秘一一這是堯帝在位時就已設立,時被稱做“暘穀[1]”的觀象台。
暘穀與明都、昧穀、幽都齊名,乃堯帝為曆象日月星辰,授四時節令,在帝都四方設立的四大觀象台之一。暘穀之台位於平陽東郊之嵎夷,乃四大觀象台之首。
“啊……”夜空中突然響起一聲怪叫。叫聲雖不大,在這樣靜寂的深夜卻足以令人心驚膽顫。聲音顯然出自暘穀台頂。
暘穀台頂南側石柱邊顯出一個幹瘦的白衣人影,這人乃暘穀的司天官“羲仲”。
羲仲長髯及胸,顯然年逾古稀,正仰麵朝天,一手捋著長須,一手高舉著一把蒲扇,一邊大聲打著嗬欠,一邊愜意地伸著懶腰。
自暘穀設立時起,羲仲就和家人一直在此值守。每年四季孟仲之交,是司天官們最忙的時候。為確定仲夏降臨的準確時間,羲仲已連續數日夜觀天象。
夜已深,台頂上涼風習習,曠野中蟬鳴淒淒,愈發顯得四野靜寂。羲仲揉了揉眼睛,重打起精神,繼續仰望著夜空中的流星出神。
……
夜空中的流星愈來愈稀,羲仲耷拉著腦袋,站在石柱邊打起了呼嚕。
一隻蚊子嗡嗡飛近,大搖大擺地落在羲仲一側臉頰上。蚊子在大口吸血。羲仲突然抬手,朝自己臉頰上猛摑了一掌。
“啪”夜空中響起一聲脆響,不知有沒有拍死那隻該死的蚊子。不過這一掌倒是把羲仲的瞌睡給打醒了。
羲仲無奈地長歎了口氣,一手撓著受傷的臉頰,一手在胸前連拍了幾下蒲扇,隨後打著嗬欠,抬起頭,不經意地望了眼夜空。
“嗯”羲仲突然驚叫一聲,手中的蒲扇也指著空中愣住了。
……
西北夜空,不知何時竟出現一顆異常明亮的星星。
這顆星星閃爍著橘紅色光芒在空中快速移動,從它的飛行速度和軌跡看顯然不是流星。
羲仲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用力揉了揉眼,抬頭再看。
沒錯,那顆紅星真真切切,絕非幻覺,且轉眼之間,已由初時所見的鵝卵般大小,增至大如滿月,顯然離暘穀越來越近。
夜空很快變得天赤如火。
“嗡……”一陣低沉的嗡鳴隱隱傳來,顯然是空氣磨擦的聲響。
啊,不,那不是星星。那是一隻正疾馳而來的飛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