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劉暉吉母曾氏家訓(1 / 1)

【訓主簡介】

曾氏係清乾隆年間建水人,其夫劉芳第久病不起,她對其精心照料,毫無怨言。曾氏不到三十歲,丈夫病亡,自此勵誌撫養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成人,其中的艱難困苦可想而知。

毋忘節儉行善的人生準則

【原文】

劉氏家故貧[1],無一壟之植[2]。節婦未三十有二子三女,嗷嗷待哺[3],而夫子芳第病劇[4],謂節婦曰:“餘殆將不起[5],家貧如是,奈何!”節婦泣而言曰:“婦有承夫之義,以艱難易心,豈人耶?”於是飲冰茹蘖[6],勤紡績供食,指督女女紅[7],課男儒業[8],終始數十年,荼蓼拮據之狀[9],有為其子所不忍言者。卒之,長子儀吉牽車服賈[10],克勤於家;次子暉吉發憤力學,由博士弟子舉戊申孝廉[11]。人為節婦喜,即二子亦思有以慰節婦。節婦乃獨戚然不樂曰[12]:“恨夫子不克見兒之成立也。”[13]乃複時時率諸子婦勤績如故[14],節食飲,皤然白發[15],無晷刻自逸[16]。曰:“將以清白望吾子儉與勤,所以維其誌也。”

——節錄自《碑傳集》第一五二卷

【注釋】

[1]故:從前;一向;曆來。

[2]壟:在耕地上培成的一行一行的土埂,在上麵種植農作物。植:耕種。

[3]嗷嗷待哺:形容饑餓時急於求食的樣子。

[4]夫子:舊時妻稱夫為夫子。

[5]殆(d伽i):危險;幾乎。

[6]飲冰茹蘖(ni侉):也叫飲水食蘖,比喻心境不寧,生活艱苦。

[7]女紅:舊時指女子所做的紡織、縫紉、刺繡等工作和這些工作的成品。

[8]課:教導;督促。儒業:學業。

[9]荼蓼拮據:處境艱難,缺少錢財。

[10]牽車服賈:拖著車子做生意。

[11]博士弟子:漢代太學,由博士授業,稱太學生徒為“博士弟子”。後來也以稱太學生或諸生。舉:起;伸;升。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明清時俗稱舉人為孝廉。

[12]乃:卻。

[13]不克:不能。

[14]子婦:兒子的媳婦。

[15]皤(p佼)然:老貌。引申為老人。

[16]晷(gu佾):日影,比喻時光。自逸:自我安閑。

【譯文】

劉暉吉的父親在世時家中一向貧窮,無一壟可耕種的田地。曾氏不到三十,身邊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嗷嗷待哺,而她的丈夫劉芳第此時病情加劇,對她說:“我的病很嚴重,恐怕不久將離開人世,家中窮得這個樣子,怎麼辦呢?”曾氏哭著對丈夫說:“妻子有繼承丈夫之業的大義所在,如果因艱難而改變我對你的一片忠心,還算得上是人嗎?”於是,她默默忍受心境不寧、生活艱苦的境況,辛勤紡紗織布來供養一家人的飯食,指派督促幾個女兒做紡織、縫紉、刺繡等手工,教導兒子們潛心於學業,自始至終幾十年都處於處境艱難、缺少錢財的狀況,常常使人感到不忍心訴說。後來,長子劉儀吉拖著車子做生意,克勤克儉持家;次子劉暉吉發憤苦學,由縣級學校生員中戊申年間舉人。別人為曾氏感到高興,兩個兒子也認為他們的成長可以寬慰母親的心了。但曾氏卻獨自憂愁不樂地說:“遺憾的是我的丈夫不能看到孩兒成人自立。”於是仍像從前一樣常常領著兒媳們辛勤紡紗織布,節省飲食,直至白發滿頭也無一刻獨自安閑。她說:“我這樣清白做人是希望我的兒女們節儉勤勞,用以維護自己的誌向。”

【評析】

曾氏夫家一向貧窮,加之丈夫生病多年而亡,真是雪上加霜,苦不堪言。在這種境況下撫養五個兒女,實在不容易。然而,她堅持一個信念,妻子有繼承丈夫之業的大義所在,不能因命運坎坷、家境困窘而改變做賢妻良母的初衷。當兒子們自立之後,她仍不改勤勞儉樸的傳統,並且告誡他們謹守這一家風,不要忘掉節儉行善的人生準則。這一觀點至今仍有啟迪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