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即世:去世。
[24]侍讀:官名。職務是給帝王講學。
[25]鄉黨:鄉裏的人。
[26]宜:適合。
[27]薄宦:影響不大的官吏。
[28]裏閭(l俁):裏巷;鄉裏。
[29]偃然:馬上就,立即就。鄉先生:鄉裏的知識分子。
[30]捧觴(sh佟ng):捧場,抬舉。拜跽(j佻):尊敬欽仰。
[31]頃者:近來;不久。
[32]邑井:城鄉。蕭然:不景氣,寂寞冷落。
[33]籑(zhu伽n):飯食。
[34]甘:美味的食物。
[35]罪戾(l佻):罪過。頁(y儕u):憂愁。
[36]類:大致;一般。
【譯文】
田雯兄弟的母親張恭人即將七十歲,鄉裏的人打算為她做壽酒。張恭人特意為此事寫信告誡兒子,信中說:“示雯兒等:你昨天來信說鄉裏那些前輩、學校和鄉下諸君子、父老鄉親們,正在謀劃要大家湊錢置辦酒宴,聚合各名人的文詞、鋪張屏幛,像前年祝賀蕭太夫人那樣來給我做壽。這本來是親朋戚友之間來往交際、和洽親近的好事,我怎能不感動?然而,我經過反複思量覺得這其中又有很不合適的地方,今天我就詳細地向你們談談。按照以前傳統的禮製規範來講,一個沒有丈夫的婦女,被稱為還沒有死的人。凡是有關紅白喜事等交際往來方麵的事情,不應當參與,也不應當出麵主持。……漢代學者何休說:‘婦人不管外麵的事情,所以應當遠離一切對外交際往來的場合。’後來有關傳統道德規範的內容慢慢喪失,才有登堂拜母的事情出現。戰國時嚴仲子懷著崇敬的心情主動親近於聶政母親的跟前,並且進獻百金為聶政母親祝壽,原因是他有求於聶政為其刺殺政敵俠累,怎麼能夠說道德規範應當如此呢?我自從你們做官的父親病逝,就攜扶你們,千裏跋涉護著你們父親的棺材葬於家鄉,從此含辛茹苦三十多年,閉戶不出,紡紗織布維持生計,以道德規範指導自己的行為,值得慶幸的是你們現在都已成家立業,供養我的晚年。可是我的內心深處並不愉快,常常有說不出的痛苦。每當節氣和大年三十,兒女們都來到我的眼前,牽衣嬉笑,這時我總是心跳加快,感到不安。我想你們的父親未能見到這合家團聚的幸福。所以,有時獨坐歎息,有時放下手中的筷子掩麵流淚。如果現在一旦賓客滿屋,送禮的來往不絕,為我這個沒有去世的人稱慶生日,我還可以感到高興嗎?三十年來,有關紅白喜事等交際往來的事情,我都一概不參與,而如今你們強求我成為接受慶賀的人,還談得上道德規範嗎?你們如果把我推到不講道德規範的地步,那麼就不足以使我內心感到高興,反而增添了我的悲傷。況且,我怎麼能夠同蕭太夫人相比呢?蕭太夫人年齡已達八十,在古代來說屬於高壽。蕭太夫人的丈夫去世不過十餘年,他們算得上是白頭到老的夫妻。你們的父親死的時候,我還不到四十歲,至今雖然已過了三十一年,但我的年紀還隻算是上中等之壽,怎麼可以同蕭太夫人相比?況且蕭太夫人的兒子侍讀君居住在家鄉已經十七年,德行聲望高,友善行為遍及鄉裏,鄉裏人感戴他而慶賀他的母親,這是很適宜的事情。你們幾個還是影響不大的官吏,偶爾回到家鄉,沒有什麼好處施予別人,而很快就接受鄉裏前輩、父老鄉親的抬舉和尊重,又怎麼能說是合符情理?近來,米價飛漲,城鄉一片蕭條,親朋戚友向來大多貧乏,如果又要湊錢購買食物,為我提供一天的美味,我更加會感到罪過憂愁。你們在朝廷做官,應當知曉大體,詳細思考道德規範的含義所在,用以安慰老人的心,應當替我事先婉辭謝絕鄉親們的好意,千萬不要忽略了這件事。”張恭人遇事引用經傳以闡發傳統道義,大致卻是如此。
【評析】
田雯的母親張恭人在篇中闡述了她在七十歲生日之時不主張接受別人慶祝的理由:一是她作為一個婦道人家,應當嚴格遵守婦道,不應出頭露麵,反映了她對傳統道德規範的謹守如一;二是鄉親們並不富裕,而且兒子們並未施惠於他們。這種思念民力艱難,節約儉樸的主張,是值得今人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