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入直:封建時代稱官員入宮禁值班供職。南內:皇帝居住的地方。
[14]旋:不久。畀(b佻):給;給予。
[15]故:從前。
[16]殫:竭盡。
[17]晉階:進升官位。台輔:指三公宰相之位。
[18]越:過;超。
【譯文】
起先,嵇曾筠死後,因戰難路途阻塞,靈柩未能立即運回家鄉。有一個很講義氣的仆人叫程治的,曆盡千辛萬苦崎嶇數千裏將嵇曾筠的靈柩從河南護扶著返回家鄉,向夫人報喪複命,夫人迎接裝有靈柩的船隻放聲痛哭。哭完之後,謀劃從速加以安葬,從丈夫的衣箱中撿出幾件舊衣服換回幾兩銀子,在家鄉小鎮軍障嶺龜山一個向陽的山坡上買了一塊地。等丈夫的棺材下土以後,她哭著對兒子嵇璜說:“我在前不久之所以不打算尋死,是因為考慮到有公公婆婆在世還需要人照料,他們現在已經去世,並進行了安葬,今天你的父親也安葬完畢,本來我可以死去了,但又想有你在。你的父親是文官,為國事而死,你還沒有長大成人,我應當如何才好呀?”接著又嗚咽著對嵇璜說:“我該怎麼辦呀?”嵇璜聽到母親這番悲哀的話語後,日益發奮。等到年齡大一點以後,更加努力拜師學習。己未、庚申年間,市場米價昂貴,楊氏每天織布一疋換米做飯,指著(桌上的飯)對兒子嵇璜說:“孩兒你能用心讀書,才可以吃到我這個沒有死的人給你做的稀粥。”嵇璜既頑強立誌,刻苦攻讀不倦,又有誌於成為一位知識全麵的學者,於是脫穎而出,獲取科舉考試的優等,進入仕途,位居清貴,掌握樞要。皇上登位,嵇璜受命到皇上的殿廷值班供職,不久又被授予河防重任,迎養母親楊氏到自己的衙門中。楊氏勉勵兒子說:“你的父親從前在淮海督臣幕府中當幕僚時,曾說河防與邊疆防務同等重要,你應當小心謹慎,不要損壞了聲名。”嵇璜從而更加盡心注重黃河兩岸堤工建築,從不說勞苦。安徽、河南段河工完畢之後,因功得以晉升到三公宰相的重要官職。清雍正十一年四月,得到皇帝對他的“公正廉明,正己率屬”的讚許。過了十一個月,又得到“敬慎居心,忠勤襄事”的嘉獎。嵇璜感激聖主知遇之恩,流著眼淚對人說:“這都是我的母親對我教訓的結果。”
【評析】
楊氏敢於正視現實,用自身的言行去激勵其子奮發立誌,刻苦攻讀。兒子當上大官之後,仍諄諄告誡其盡心國事,不要因自己的過錯而損壞了聲名。常言道,父母是兒女的啟蒙老師,而慈母的一舉一動更對兒女留下深刻印象,影響極大。楊氏教子成功的事例,就明顯地說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