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鄭善果母家訓(1 / 1)

【訓主簡介】

鄭善果母,崔姓,北周清河(今河北省清河縣)人。崔氏性賢明,有節操。常於閣內聽善果理事,當理則悅,不當則責愧之。善果曆任魯郡太守、民部尚書、刺史等官職。

戒子

【原文】

吾非怒汝,乃愧汝家耳。吾為汝家婦,獲奉灑掃[1],知汝先君[2],忠勤之士也。守官清恪[3],未嚐問私,以身徇國,繼之以死。吾亦望汝副其此心[4]。汝既年小而孤,吾寡婦耳,有慈無威,使汝不知禮訓,何可負忠臣之業乎?汝自童子襲茅土[5],汝今位至方嶽[6],豈汝身致之邪?不思此事而妄加嗔怒[7],心緣[8]驕樂,墮於公政,內則墜爾家風,或失亡公爵,外則虧天下法以取罪戾[9],吾死日何麵目見汝先人於地下乎?

——節錄自《北史·烈女傳》

【注釋】

[1]灑掃:清除汙穢。引申為管理家務。

[2]先君:舊時稱去世的父親。

[3]清:廉潔。恪:謹慎;恭敬。

[4]副:符合;相稱。

[5]襲:繼承。茅土:古代皇帝社祭的壇用五色土建成:東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中央黃。分封諸侯時,把一種顏色的泥土用茅草包好,授給受封的人,作為分得土地的象征。

[6]方嶽:地方長官,如太守、刺史等。鄭善果十四歲時,授沂州刺史,轉景州刺史,不久為魯郡太守,因此其母稱他為“方嶽”。

[7]嗔(ch佶n):怒。

[8]緣:因為;為了。

[9]戾:罪。

【譯文】

我不是生你的氣,而是感到愧對你們鄭家罷了。我作為你鄭家的人,獲得管理你家內務的權力,我了解你去世的父親,是一位忠誠勤勉的人。他為官廉潔謹慎,不曾有過私心,以身殉國,繼之以死。我也希望你符合這種心誌。你在年幼時就成了孤兒,我隻是一個寡婦罷了,隻有慈愛卻沒有威嚴,使你不知道禮訓,怎麼可以擔負忠臣留下的事業呢?你年幼時就承襲了你父親分封的土地,如今官位做到刺史和太守,難道這是你自身的功勞所能達到的嗎?你不想想這事,卻常常隨便發怒,一心隻知驕橫、縱樂,置國事公事於不顧。對內敗壞了你們家的家風,甚或失去公爵爵位,對外做官則損害了天下的法則而自取罪戾,我死了以後又有什麼麵目在地下去見你的父親呢?

【評析】

鄭善果母在這篇家訓中能自我反省,檢查自己“有慈無威”,以致使兒子不知禮訓。這對我們很有啟發。凡為人父母,既要有慈愛子女之心,又要對子女嚴格要求,慈嚴並施,才能可望子女成才。

論照顧親戚和絲台木紡績

【原文】

籲!汝年已長,吾謂汝知天下理。今聞此言,公事何由濟乎[1]?今秩俸乃天子報汝先人殉命也[2],當散贍六姻[3],為先君之惠。妻子奈何獨擅其利以為貴乎[4]?又絲枲紡績[5],婦人之務,上自王後,下至大夫、士妻,各有所製,若墮業者,是為驕逸[6]。吾雖不知禮,其可自敗名乎?

——節錄自《北史·烈女傳》

【注釋】

[1]濟:成。

[2]秩俸:古代官吏的俸祿。殉命:為國家而獻身。

[3]贍:供養。六姻:即“六親”。曆來說法不一:1.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亞;2.父子、兄弟、夫婦;3.父母、兄弟、妻子;4.父子、兄弟、從父兄弟、從祖兄弟、從曾祖兄弟、同族兄弟。

[4]妻子:妻子和兒女。擅:據有。

[5]枲(x佾):麻。績:績麻線。

[6]是:這。驕逸:驕奢安逸。

【譯文】

唉!你的年紀已經大了,我以為你懂得了天下的事理。現在聽到你說這話,公事又怎麼能辦成呢?你如今所得俸祿是天子回報你父親為國獻身的賞賜,應當散發給六親,用來供養他們,作為你父親的恩德。為什麼卻讓你的妻子兒女獨自占有這種好處而以為尊貴呢?絲麻紡績,是女人的事情,上自王後,下至大夫、士子的妻子,各自有所製作,如果有荒廢這件事情的,這就叫驕奢安逸。我雖然不懂得禮,難道就可以敗壞自己的名聲嗎?

【評析】

鄭善果母親勤於家務,常常親自紡績到夜半才睡覺。鄭善果對她說:“我被朝廷封侯,官職居於三品,俸祿已經足夠了,母親為什麼還要親自勤勞如此呢?”於是,她對鄭善果說了上麵這番話。

這篇家訓和敬薑《論勞逸》有異曲同工之妙。一位封建時代的貴族婦女能夠懂得勞動的重要,常常親自從事絲麻紡績,而不願驕奢安逸,這對於我們教育子女從小就養成熱愛勞動的好習慣,頗有啟發。篇中關於不讓妻子兒女獨自占有國家秩祿的好處,而應用來“散贍六姻”的話,對於教育獨生子女從小懂得關心他人,不自私自利,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