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馬皇後家訓(1 / 1)

【訓主簡介】

馬皇後,東漢初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東北)人,伏波將軍馬援小女。自幼失去父母。十三歲時,選入後宮。漢時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被立為皇後。其父馬援三十五歲因病死於軍中,《後漢書》載有其名言:“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至孝之行,安親為上

【原文】

吾反複念之,思令兩善,豈徒欲獲謙讓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1]!昔竇太後欲封王皇後之兄[2],丞相條侯言受高祖約[3],無軍功,非劉氏不侯。今馬氏[4]無功於國,豈得與陰[5]、郭中興之後等邪[6]?嚐觀富貴之家,祿位重疊,猶再實之木,其根必傷。且人所以願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溫飽耳。今祭祀則受四方之珍,衣食則蒙禦府餘資[7],斯豈不足,而必當得一縣乎?吾計之孰矣[8],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親[9]為上。今數遭變異,穀價數倍,憂惶晝夜,不安坐臥,而欲先營外封,違慈母之拳拳乎!吾素剛急,有匈中氣[10],不可不順也。若陰陽調和,邊境清靜,然後行子[11]之誌。吾但當含飴弄孫[12],不能複關政矣[13]。

——節錄自《後漢書·皇後紀》

【注釋】

[1]外施:以恩澤封爵外戚。

[2]竇太後:漢文帝後。王皇後:漢景帝後,漢武帝母。王皇後兄:王信,後封為蓋侯。

[3]條侯:周亞夫,西漢名將,初封條侯,後為丞相。《漢書·周亞夫傳》:“高帝約:非劉氏不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4]馬氏:指馬姓一家。

[5]陰:漢光武帝後陰麗華。

[6]郭:光武帝後郭聖通。中興:複興。

[7]禦府:皇府。

[8]孰:“熟”的古字,成熟。

[9]安親:使雙親安適。

[10]匈:“胸”的古字。

[11]子:你。

[12]含飴弄孫:含著飴糖逗小孫子。形容晚年悠閑的生活。

[13]關:過問。

【譯文】

我反複考慮,想讓這兩件事都處理得好,難道隻是想獲得謙讓的美名,而讓皇帝蒙受不施恩外戚的嫌疑嗎?從前竇太後想給王皇後的哥哥封侯,丞相條侯周亞夫說按高祖所立的規矩,沒有軍功,不是劉姓的人不能封侯。如今馬家對國家沒有功勞,怎麼能夠和陰、郭這些中興的皇後家齊等呢?我曾經觀察那些富貴人家,祿位重疊,如同第二次結果實的樹木,它的根一定受到了傷害。況且人們之所以希望封侯,就是想對上能尊奉祖先進行祭祀,對自己和家人能求得溫飽罷了。如今馬家祭祀時接受四方貢獻的珍寶,吃穿用的是皇府的餘資,這難道還不豐足,而一定要得到一個縣嗎?我考慮得很成熟了,不要有懷疑了。最孝的行為,以使雙親安適為第一。如今年收成不好,穀價幾倍上漲,我白天黑夜都為這感到憂慮和惶恐,坐立不安,你卻打算封爵外戚,違背你慈母懇切的心意嗎?我平素脾氣剛急,有胸中氣,你不可不順從我。如果國家興旺,陰陽調和,邊境清靜無戰事,你可以實行你的誌向。我也自然會含著飴糖去逗弄小孫子,去過悠閑的晚年生活,不能再過問政事了。

【評析】

馬皇後不為自己的兄弟謀爵位,而為大旱之年、穀價數倍感到“憂惶晝夜,不安坐臥”。這在封建時代,確屬難能可貴。因為她首先考慮的是國家的安定,社會的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