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礎,家庭教育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孩子能否健康成長,人格能否完善。社會上的競爭,本質上就是人才的競爭,人才的競爭實際上也是家長的競爭。無數事實證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輸在家庭教育上,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所犯的錯誤少了,孩子就變好了。要解決孩子的問題,必須先解決家長的問題。因此,如何科學有效地開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經成為每一位家長必須學習的課程。
教導是每個家長都尤其熱衷的一件事情,當家長把“比較”的枷鎖套給孩子時,孩子就會無法得到幸福。
家長最樂意數落孩子、教導孩子,有人從教導中感受到自己的威嚴,有人從中體會征服的快感,全不管孩子是在嘴上服氣,還是心裏服氣!然而,最好的教是“不言之教”。數落孩子的不是,不是讓孩子失去自信就是讓孩子喪失自尊。
孩子會一點一點從家長那裏學會“比較”,並且用“比較”扼殺掉自己的自信,讓自己永遠被“比較”來的“痛苦結果”所折磨。
家長對孩子的培養就是想要孩子將來能過上幸福的生活,由於家長在“幸福”概念認識上的偏差,也導致了家長在家庭教育行為上的巨大差異,有的家長寬鬆,有的家長嚴厲,有的家長隻關注孩子的應試成績,有的家長是對孩子進行全麵的素質教育,這其中千差萬別,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就迥然不同。
很多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紛紛為孩子報課外班進行補習,但是大多數家長是在盲目模仿、攀比。家長總以為自己的出發點是好的,就不顧孩子的自身感受,最終導致孩子成為父母虛榮心的犧牲品。
家長在教育孩子方法上的失誤,其後果是嚴重摧殘了孩子幼小的心靈,使很多孩子對學習產生了逆反、抵觸的情緒,為孩子未來的學習埋下了隱患。可悲的是家長自己往往並未意識到這點,覺得自己的出發點是為孩子好,就想方設法甚至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意誌去做,結果“好心”反而鑄成大錯。
家長就是對孩子負責的人。由於每一個人都是社會中的一員,對孩子的培養不僅關係著每一個家庭的未來,也將影響未來的社會。所以,一對有責任心的父母,應更多地考慮如何使自己成為“合格的家長”,怎麼樣去做才是真正的“愛”自己的孩子。
反觀今天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長走進了重智輕德、重知輕能的家庭教育誤區,在教育培養孩子的過程中,造成孩子孤僻冷漠、心理脆弱……本書意在幫助家長更新家庭教育觀念,幫助家長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和技巧,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實現自身從本能階段對孩子的教育,向科學係統家庭教育的轉化,成為真正合格的父母,把孩子培養成為心智全麵發展、健康有為的合格人才。
希望家長能夠走出家庭教育的誤區,願天下的孩子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都能享受到第一份愛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