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6章 新生兒護理與保健篇(8)(1 / 3)

尿布疹嚴重時,除了使用藥膏治療外,可讓嬰兒光屁股,並使臀部接受光線照射,以除去濕氣——但接受燈光照射時必須小心保持距離,不要讓嬰兒受到灼傷。

大小便

新生兒在出生24小時內會排泄小便及暗黑色的胎便。如果經過24小時仍無排便(包括大小便),醫師通常會做進一步的檢查,看看是否泌尿係統出了問題,或消化係統堵塞。

剛出生的嬰兒大便是褐綠色的,呈粘稠狀,以後則逐漸變為黃色的軟便。

新生兒白天大便的次數大約是3~4次。喂母乳的嬰兒消化的情況比較好,大便的次數較多;吃配方奶粉的寶寶大便比較容易變硬或便秘,最好在兩次喂奶間加喂少許開水,可以減少發生便秘的幾率。

腹瀉

嬰兒腹瀉的原因很多,感冒、水質不潔、奶粉不合、腸胃發炎。奶瓶汙染、飲食過量都可能引起腹瀉。

腹瀉程度輕微,居家調養即可。首先要停用原先吃的食物或牛奶,隻能吃葡萄糖或電解質溶液和米湯。等腹瀉的情況改善後才可以服食稀釋過的牛奶——剛開始先從四分之一的濃度開始,視排便情形的改善,逐漸嗇奶粉的濃度至正常濃度為止。

腹瀉情況嚴重或久瀉不愈時,必須盡快送醫處理。通常醫院會先行靜脈注射電解質溶液,以防脫水導致休克,再仔細找出腹瀉的真正原因,以便對症治療。

溢奶

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會溢奶。一般來說,溢出的量若不多,並不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如果溢奶情況嚴重或經常溢奶使得寶寶的體重增加得太慢,甚至減輕時,就須請醫師診治了。

若喂食寶寶能做到下列5點,可以減少寶寶溢奶或吐奶的機會。

(1)少量多餐。

(2)喂食時,速度放慢,避免吸入太多空氣到胃裏。

(3)奶瓶的角度要注意。如果角度太平,可能使寶寶吸入空氣而吸不到奶水。

(4)喂食後要幫寶寶打嗝、排氣,把胃中的空氣排出。

寶寶喂食後不可平躺,應盡可能右側臥,同時上身要抬高30度。

痱子

嬰兒長癢子是很常見的,一方麵是由於天氣炎熱,再者是老一輩的育兒觀念——營,是喜歡替嬰兒穿過多的衣服,使得寶寶容易流汗。

扉子大都長在額部與肩膀。如果能做到下列三點,則寶寶長痱子的機會可大大減少:

(1)維持通風涼爽的環境。

(2)勿將寶寶裹得密不透風。

(3)寶寶流汗,立即替他擦幹。

發熱

任何人發燒都表示身體的健康發出警報,最常見的原因是微生物感染。初生嬰兒的抵抗力較弱,健康的變化也比較快。因此,寶寶有發熱的現象時。必須帶去給醫師檢查,找出病因並予以適當的治療。

在家中還沒來得及就醫診治前,可以先采用下列方法幫助寶寶退熱,減輕痛苦:

(1)口溫超過38℃,肛溫超過38.5℃時,可先讓寶寶使用家中現有的退熱藥。口服或肛門塞劑都可使用,但劑量必須根據體重略微調整。同時,須詳閱退熱藥的說明書或求教兒科醫護人員。

(2)若家中無退熱藥,或服用退熱藥後,體溫仍退不下來,可給予冰枕或用濕水擦拭全身,以降低體溫。

(3)發熱時,多半頭部及軀幹體溫高而四肢冰冷;因此,身上不要穿太厚、太溫暖的衣服,四肢冰冷處則需要特別保暖,才能使皮膚的血液循環良好,以利散熱,而使體溫降低。

臍帶護理

臍帶在出生1~2周會自行掉落。每次沐浴後可先用棉花棒沾消毒藥水田內往外擦拭,再以棉花棒沾95%含量的酒精擦拭。

臍帶處應盡量保持幹燥,避免接觸尿布。如果有血水、膿水流出或有異常臭味、或長出肉芽,應請醫師診治。

嬰兒啼哭怎麼辦

嬰兒啼哭的原因很多,肚子餓要吃奶、尿片濕了、衣服包得太緊、太熱或生病都有可能。為人父母者,一定要學習判斷嬰兒啼哭的原因,給予適當處理,免得自己焦慮不安,寶寶也不舒服。

你可以按照下列步驟檢查嬰兒,找出寶寶啼哭的原因:

(1)是否肚子餓。如果給他吃奶,吃得津津有味,同時停止啼哭,就表示真的餓了。

(2)是否尿片濕了。檢查尿片是不是已經濕了。若幫他換上幹爽的尿片就安靜下來,即表示啼哭是尿片濕了所造成的不舒服使然。

(3)是否將解大便或已解大便在尿片上。檢查步驟同前項。

(4)是否衣服包得太緊。將衣服重新包紮,放鬆一點,假如啼哭停止,即告訴這就是啼哭的原因。

(5)是否太熱。如果滿身是汗、衣服濕了,即是太熱使他不舒服而哭鬧不停;可以嚐試解開衣服,擦幹身體,並將室內溫度調低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