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孩子,我們一起享受漫步的美好時光(1 / 1)

“如你所言,尚宇現在已經長大了,所以作為父親,我想和兒子一起散散步、談談心。我們彼此都有許多話想告訴對方。”

“這麼走著不累嗎?”

“世上哪有不累的事情,關鍵在於怎樣將這些勞累變得有意義。”

“我喜歡父親與孩子一起散步的時光。散步的時候,父親可以與孩子談一些在家裏從未談過的話題。”

韓國著名小說家李順元將自己與兒子尚宇一起漫步大關嶺的故事編成了一本書,書名為《與兒子一起漫步》。李順元在與兒子漫步大關嶺山路的過程中聊了許多東西。

李順元說,行走時他談到了自己的父親,也就是兒子的爺爺,談到了常青藤聯盟,談到了兒子的將來。在跨過某座山嶺時,兩人相視無言,但此時已是無聲勝有聲。

在這本書中,李順元描繪了一位給予父親無限慰藉的兒子與一位教導兒子人生智慧的父親的形象。

“父親與兒子一起散步,談一些在家裏從未談過的話題,這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在我們從大關嶺山頂走到山下這一路交流的過程中,我突然感到兒子似乎長大了。”

不要擔心不知該說什麼,也不需要為交談的話題事先做準備。我希望大家能跟子女一起花一天時間散散步、談談心,去江邊也好,去海邊也好,隻有這樣,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愛才能像江水一樣洶湧。

作家林厚南與兒子一起在濟州島小路散完步後,也將他的這段旅程寫成了書,書名叫《與兒子的濟州小路之行》;書中還有很多他兒子拍攝的照片。

“我不知道兒子會有什麼樣的思考,也不知道他從這段旅途中學到了什麼。但我相信,在今後的人生中,當兒子再次踏上這條小路時,麵對生活中處處可見的艱辛和困難,他一定會變得越來越堅強。行走在步履艱難的柏油路上是一種人生,漫步於幹淨漂亮的鄉村小路上也是一種人生。”

眾所周知,德國哲學家康德每天都會準時從居所走出來,邊散步邊思考問題。貝多芬會每天行走在維也納森林中,感受神諭般湧上來的音樂靈感。越南一行禪師在法國波爾多建立了名為“梅村禪修中心”的冥想聯合體,引導大家邊思考邊行走,他說,用心呼吸和行走就是所謂的冥想。一行禪師還說:“在大自然中邊行走邊思考,能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正置身於藍天與微風、樹木與草叢所編織的生命大景觀中。”

這就是漫步,我們必須為思考而漫步。當我們停止行走的時候也就停止了思考。迫於生計的人是不會漫步的,他們隻會拚命地奔波;已經逝去的人們也不會漫步,他們隻會永遠躺在冰冷的世界裏。漫步的人介於奔波的人和逝去的人之間,他們行走在這條羊腸小道上,而這正是他們依舊存在的一種證明。

讓我們漫步吧。為了擺脫忙碌艱辛的現實世界,為了獲得更多的自由。當我們漫步在長長的小路上,我們會有更多新的感悟。

因為生活在一起,所以家人之間可以互相分享比其他人更多的東西。家人在家庭中相親相愛,甘苦與共,是彼此生命中的支柱。

但對許多人而言,越是關係親密的人,反而越不懂得珍惜。當我們把一切都視為天經地義的時候,往往就會把關懷和珍惜丟在一旁,在不知不覺間錯過了一個個本不該錯過的美好回憶。所以,讓我們珍惜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或多或少做一些改變吧。

最好的方式就是走到門外。我認識一位登山者,對他來說登上珠峰與阿爾卑斯山就如同進出自家大門一樣遊刃有餘。他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比起征服八千米高的山峰,跨進家人內心的門檻好像更加困難。”

想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長時間漫步其實並非易事。但經常和孩子一起漫步的人卻會告訴我們:“如果沒有這樣一段漫步的經曆,就沒辦法和孩子進行現在這樣深入的交流。”通過與孩子一起漫步,心靈深處的高築的壁壘會自然而然地瓦解。許多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最初的談話可能無關痛癢,但慢慢地,兩個人便會向彼此敞開心扉。

想要得到與孩子傾心交談的機會嗎?那就跟孩子一起來個長長的漫步吧。

現在,就讓我們拉著孩子的小手,一起跨進這道門檻,好嗎?